张星萍:危机后的金融城······ 分享日记 fxplus.cn – 分享日记

张星萍:危机后的金融城······ 分享日记 fxplus.cn

毫无疑问,伦敦经历了一场浩劫。2009年内整个欧洲金融系统预计流失了84000份工作,而其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伦敦。自2008年以来,每日平均市场成交额下降了25个百分点,曾经的支柱——兼并和收购业务也降至40年来的最低水平;市内的办公场所租金正位于20年来的最低点;开发商们叫停了之前的繁荣年代里构想出的地标性工程。

曾让伦敦引以为傲的金融业的管理者们最近日子不太好过。就在两年前,他们还在夸耀自己的外汇交易量占了全球的35%,而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份额还要更大。而从那以后,他们的收入、红利就在不断地下滑,媒体把他们妖魔化,同时他们还受到新兴城市如上海、新加坡等的威胁,更有甚者,曾经对他们的创新和进取能力大加赞赏的政府如今也向他们施加了沉重的压力。银行家们现在都在担忧着政府会出台针对金融行业的高额税收政策。情况日益恶化,以至于近日劳合社保险市场主席皮特·列文勋爵也发出了抱怨的声音:“金融业本是我们称霸世界的行业,你能想象法国、德国和瑞士政府分别质疑他们的红酒、汽车和制药产业吗?”

他的辛酸是可以理解的。这些日子里政府和媒体几乎都变成了伦敦的敌人,但银行家们还不需要绝望,因为关于“伦敦已完全丧失了全球金融之都的地位”的传言确有夸大之嫌。首先,它仍然占据着美国和远东之间的绝佳地理位置,而且其专业水平依旧是最深厚的;其次,正如列文所说的,英国是无法忍受失去自己的金融主导地位的。尽管当前这一行业可能正伤痕累累,但它还是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虽然政府不情不愿,不过它势必还是会向伦敦提供支持的,因为金融城和银行系统都太重要了,政府无法眼睁睁看着它们走向衰败。

首相戈登·布朗或许最终选择了跟华盛顿站在同一阵线,反对巴黎提出的严格限制银行家红利的建议,但是随着英国大选日益逼近,民愤却依旧高涨,因此官员们在“乱枪打鸟”的时候是丝毫不会犹豫的。2009年秋,英国财政部大臣保罗·麦纳斯勋爵这位“前银行家”就谴责了金融业的某些人员,称他们的行为是“鲁莽、自私”的。如今更为严格的监管已经势在必行,无论哪个政党赢得2010年的选举,金融界都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保守党“影子财长”乔治·奥兹本承诺要对监管体系进行彻底的修正,并通过立法程序来限制过高的红利。保守党也已接受了工党制定的把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提高10%至50%的计划。

甚至早在金融危机之前,伦敦似乎就已经在工党那里失宠了。金融业主管们尤其担心的就是,英国在海外投资者的眼里会变得不那么温暖,而海外资金正是帮助伦敦取得金融主导地位的重要力量,它还使得250家银行都在伦敦设立了自己的分部,这一数字几乎等同于伦敦在欧洲最有力的竞争者法兰克福的两倍。 2008年,针对原本不受严苛的税收政策限制的非本国富人,英国还专门采用了一项特别税收政策,这就使得伦敦在海外投资人的眼里显得更不近人情了。与此同时,英国对非欧盟国家的移民和签证申请还进行了更为严厉的控制。“我发现进入香港比进入英国要容易得多了。”迈克尔·梅奈利说道。迈克尔是一个居住在英国的美国人,他参与编制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简称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指数。其评价体系涵盖人员、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一般性征例五大指标,是全球范围内率先对各大金融中心进行专业排名的权威性指数。2007年3月开始,该指数开始对全球范围内的46个金融中心进行评价,并于每年3月和9月定期更新以显示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变化)。

这种不温暖的氛围,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逃离伦敦”的言论四起。瑞士等国纷纷向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慷慨灵活的税收政策。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做出了行动,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WPP集团最近把其法定地址迁到了低税收的爱尔兰;去年夏天,麦当劳也宣布了要把自己的欧洲总部从伦敦转移至日内瓦。

尽管冲击重重,但伦敦仍然保留了一定的优势。首先,它拥有众所周知的严谨的法律体系以及完善的监管制度;其次,它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语言优势。“我们还可以继续说英语,也不需要变换时区。”英国银行家协会(BBA)的首席执行官安吉拉·耐特说。伦敦还是连接北美和远东的有利桥梁,更重要的是,根据海外投资机构——伦敦投资局的数据,英国已是欧洲最大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接受国。

此外,近几十年的繁荣也催生了大量的辅助服务,从法律事务所到会计师事务所,再到提供连夜投递服务的印刷公司,所有这些都造就了伦敦的优势地位。总部设于伦敦的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的道格拉斯·麦克威廉姆斯表示,伦敦的优势是其他地区难以比肩的。

这座城市还握有另外一项最大的资本,那就是:尽管有些不情愿,但英国政府还是迫切需要使伦敦保持健康的发展。金融服务贡献了全国税收总收入的14%左右,它同时也占了国民产出的8%,比德国和其他欧洲竞争对手要高出足足2个百分点。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当英国的其他产业都在日渐凋零的时候,唯有金融业仍是稳步发展的。“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东西,而它一定就是金融服务业。”史都华·弗雷泽如是说。史都华在金融城里历经了45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他已是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

综合以上因素来看,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仍然把伦敦排在首位也就不足为奇了,远东的那些蓬勃发展的金融中心依旧排在伦敦之后(不过它们已有日益逼近之势)。伦敦这次的领先优势应该又会对即将到来的英国大选带来新一波的刺激,戴维·卡梅伦代表的保守党似乎很有获胜把握。卡梅伦(其父亲是一名股票经纪人)日前或许公然指责过银行家们的贪婪,但他对金融城的态度似乎要比他的死对头工党来得温和一些。“我们对戈登·布朗有一种下意识的反感,而对卡梅伦则没有这种感觉,他比较乐于关注事情的光明面。”麦克威廉姆斯说道。确实,保守党的伦敦市长巴瑞斯·强森一直都是金融业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也正是他领导了针对欧盟提出的“另类投资基金指令”所发起的反抗,该指令将会损害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利益。强森市长表示,他这样做的原因是欧洲大约80%的对冲基金和60%的私募股权基金都把根据地设在了伦敦。

另外,根据保守党的政策,利率也有望维持低位,以确保英镑继续对美元和欧元保持疲软。这将会帮助伦敦洗清“经营费用昂贵”的名声,从而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讲到费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个现成的好消息,那就是: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美世(Mercer)发布了最新的生活费用年度调查,其结果显示伦敦骤然从全球第3位跌至第16位,自2001年以来首次跌出“全球最贵城市”前十名,排名远低于其主要的欧洲竞争对手。换句话说,如果伦敦是赌博型经济的东道主的话,那么至少现在其参与成本要低价得多了,而英国也不会容许他们这个伟大的首都出现任何的闪失。

(本文译自2010年1月《Newsweek》)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