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是陷阱吗······ 分享日记 fxplus.cn – 分享日记

技术分析是陷阱吗······ 分享日记 fxplus.cn

认清市场本质,技术分析才具有意义

前不久看到一位网友写的《技术分析是陷阱》的文章,笔者认为知识的传播应该是事实的真相,因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我们可以观察一组数据: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详细记录了美国股市从1897—1949年的52年中,共出现10个完整的循环——从熊市最低价,到牛市最高价,再到熊市最低价。其中有六个循环周期在4年以内,四个循环平均周期在6—7年,有一个循环发生在1921—1932年,持续了11年。最低价与最高价之间的变化幅度为44%—500%,其中大多数为50%—100%。随后的下降幅度为24%—89%,其中大多数在40%—50%。

根据这组数据,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市场价格在一定的周期内会朝着趋势的方向演变;二是历史会不断重复上演之前所发生过的事情。格雷厄姆作为技术分析的鼻祖,其技术分析的理论也是建立在这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如果你不相信这两个假设,那么技术分析对你来说将变得毫无意义。

自从金融市场出现以来,关于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没停止过,事实上谁也没有说服谁。更多交易者选择了中庸之道,即两者结合的分析策略。所以诸多例证也并没有充足的论据来证明技术分析就是陷阱的观点。

其实不论哪一种分析方法,都不应该忽略一个关键问题:市场的本质是什么。市场本身不会产生任何波动,波动是市场当中众多交易者参与的情绪变化的反应。所以市场走势是对已经发生的交易者情绪化行为的忠实记录,每一个价位的生成都是所有参与者乐观与悲观情绪碰撞的结果。技术分析实质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的分析与评估,比如我们在交易中对各种技术形态的识别,其实质也是通过形态结构,对所有参与者情绪变化倾向的研判,这种情绪倾向会促使趋势的发展、延伸和终结,从而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

因此,技术分析的依据是:基于所有交易者的情绪,对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价格影响;而基本面的分析依据是:基于市场供需关系和宏观经济环境,对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商品价值偏差的评估。两者分析的出发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并没有对比性和优劣之分。交易者只能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擅长,去选择使用相应的分析方法来指导自己的交易。

相比基本面分析,技术性分析更简单、直观和可靠。基本面分析较为复杂,需要对现货市场进行周密的数据调查、汇总和解读,以及对宏观经济和政策动向的把握等,受太多的因素制约。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若非研究机构,个人投资者很难完成。这也是很多交易者选择使用技术分析指导交易的原因之一。

造成很多交易者对技术分析存在片面看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市场的正确认识,以及在具体交易中,没有重视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市场的基本特性是永远没有确定性,任何分析方法都只是概率事件。交易的核心是解决如何处理概率偏差的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对技术分析的100%正确,这也是处理和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认识和思想上的错误才是最根本性的原因。如果这个认识和理念没有转变,任何分析都无法帮助交易者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前面谈了市场波动是由所有交易者参与市场的情绪行为造成的,这种大众情绪的集合,其实质反映的是资金流向,其中包括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基金机构,而机构拥有庞大的资金优势,无疑也就形成了市场的主力军,因为趋势的发展最终也是资金的较量,所以众多个体散户与主力(机构)也就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对抗。试问交易者站在哪一方?毋庸置疑,必须站在主力的一方,这样才能与主力同行,与趋势为伍。

提起主力又不得不说大多数交易者的另一个认识偏差:很多交易者经常会说,市场是由主力控制的,永远无法战胜他。而笔者想说的是,为什么总想着战胜他,而不是去跟随他呢?当然,主力也不会让大多数人跟随,否则他去赚谁的钱?说白了,主力赚的是大多数散户的钱。所以,主力只允许极少数意志坚定的交易者跟随。如果跟随的人太多,他会通过反复振荡洗盘,迫使你抛出手中的筹码,直至他认为在合理的范围内,才开始行情的拉升。所以,作为个体交易者,需要及时觉察主力思维的意图,对交易会有所帮助,但这与所谓的技术陷阱并不矛盾,因为主力情绪行为同样会在技术图表中留下清晰的脚印,可以通过成交量、持仓量、价格和周期的变化等技术手段,来发现主力的蛛丝马迹和动向,从而坚定跟随。

自身情绪能轻易推翻之前的技术判断和计划

情绪的振荡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每一个交易者,看得准未必能盈利,因为一旦开仓就会发生盈亏,而交易者只要有持仓,就不可避免要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各种有利的、不利的情绪会缠上每一位交易者,从而轻易推翻之前的所有判断和计划。所以交易者必须学会辨识市场情绪在狂热及抑郁两极间摆动的心理效应。即便是之前做了详尽的分析工作,仍然难以避免受到不利情绪在持仓过程中的干扰。毕竟市场走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短期走势,看不准就更谈不上保障盈利的持续性。比如在熊市末期快速下跌过程中,非理性的恐惧会震慑着交易者,迫使交易者不断加入杀跌的行列。一旦市场止跌,空头气氛转瞬间烟消云散,交易者为了重拾破碎的自尊,轻易就能忘记先前的窘迫。因为情绪具有隐蔽性,“深度套牢”便是交易者受这样的情绪模式反复折磨的结果。反之,在牛市末期,贪婪的情绪又是如此肆无忌惮地弥漫在市场当中。应该说,在牛市里贪婪其实并不算反常的行为,但贪婪的情绪往往比恐惧更具有隐蔽性,这也是为什么交易者通常很难辨识及控制贪欲的原因。管理着庞大资金的顶级基金经理,在某种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可能高于一般投资者。交易者无论掌控多大资金,重点在于能否辨别不利于自己的特殊情绪,并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应该说,每一位交易者都可以通过学习,避免受到这些情绪的干扰,同时接纳自己及这些情绪。一旦交易者能够认清在交易过程中可能自我毁灭的行径后,就能自在从容地接近市场,成功几率也将会因此提高。

市场的基本特性永远不会改变,每位交易者要想走向成功,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剖析自己、深知自己、顺应市场。交易者本身的态度才是输赢的关键,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成功自然会敲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