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抓住“根本逻辑”······ 分享日记 fxplus.cn – 分享日记

投资要抓住“根本逻辑”······ 分享日记 fxplus.cn

平时,我们分析问题,最为重要的是要抓住根本逻辑。这个根本逻辑,用哲学的观点来讲,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俗话讲,就是牵牛要牵牛鼻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说话、办事水平很高,其实这个水平很高,我认为就是人家善于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善于抓住这种根本逻辑,所以,说话、办事就很有条理,很有效率,相比之下,也会看到,有的人水平就比较差,甚至有时话说了一大堆,也总是说不到点子上,还让你不知所云何物。在办事方面也是如此,有时他不办还好,反而一办容易将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越办越糟。这其间的分野,其实就是在于一个人是否能够抓住“根本逻辑”上。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人人皆知的著名偶像级人物,用今天的话说,自古以来,他的粉丝就众多。我们惊叹于他的神机妙算,或者锦囊妙计,惊叹于他的舌战群儒,诸如此类,但是诸葛亮的智慧仅仅是表现在这个方面吗?非也。我认为,诸葛亮的最大智慧其实还是未出山时,就已经在心中有个版图,即与刘备初次见面之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隆中对。后来,刘备的战争路线,其实就是完全按照诸葛亮的这个“隆中对”而展开的。刘备对诸葛的折服,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在个方面,相比之下,关羽、张飞对此的理解就相差不是一个级别了。再后来,诸葛亮之所以带兵几度出祁山,连年征战,以图中原,其实其智慧之处还是在于,他看到了仅仅是“偏安一隅”迟早会是被灭掉的,而这一点,又是后主刘禅之辈所不能预见的。当然,后来诸葛亮壮志未酬身先死,时也,运也,这又不完全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这至少说明,诸葛亮的大智慧,其实还是在于他抓住了当时战局以及未来的根本逻辑,即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后,再图中原,以便一统天下。

啰哩啰嗦地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这个道理虽然大家都懂,但是一轮到真事儿上,往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像诸葛亮周边那么多英雄人物,然而真正能够像他那么高瞻远瞩,一下子抓住时局根本逻辑的人物并不多。这一点就颇有点像价值投资,呵呵,弯弯绕了啊,这才是本文章的正题啊!比如,价值投资的道理似乎大家都懂,但是一旦涉及到真正的企业标的上,真正能够看明白一家企业的“隆中对”,即根本逻辑的,有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比如,我们说说贵州茅台。

贵州茅台今年可谓是中国A股市场上耀眼的明星,股价一度超越500元,引得市场众说纷芸。关于茅台的“腐败说”,随着民间需求的上升,似乎“过时”了些,但是仍不免有一些“道德卫士”式的言论,认为中国第一高价股是白酒,似乎是一种悲哀。关于渠道囤货(也可以称之为“渠道囤货说”,这一点无疑是存在的),以及黄牛党们的炒作,究竟占比多少,也一时真假莫辨。加之本来就出酒的大省贵州省,近期出了一个禁酒令,公务招待完全取消白酒招待,就是个人携带也不行,于是对于茅台的争论,似乎又多了起来。

对于这种种“说”我们如何看待?就是说,我们如何抓住投资贵州茅台的“隆中对”呢?

我个人认为,且不说其具有不可复制性的国酒品牌这一核心竞争力,单就其供需关系来说,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茅台酒的供不应求却是客观存在的,尽管现在公司高层对控市场价1299,一直采取高压政策,但是可以预期,将来茅台重新走上量价齐升是个大概率事件。自己认为,这才是坚定长持茅台的根本逻辑。

现在茅台的年供应量不到3万吨,据有关材料,将来茅台酒的极限产量8万—10万吨,一旦达到这个产能,将来是不是供过于求?比如,正如“消费改变说”所言,现在的90后、00后消费习惯将来是否要改变?持有观察就是了,至少现在还看不到这种情况出现。自己认为,这才是主流,而其它的各种“说”,诸如腐败说、囤货说、消费转移说等等,其实仅仅是支流。抓住了这个主流,即抓住了投资茅台的根本逻辑,就可以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了!

比如,我们说说双汇发展。

从财务数据看,双汇发展已经差不多四年半的时间增长进入停滞期了!双汇(万隆)老矣,尚能饭否?谈到双汇,有一个最令我头疼的问题就是那个猪周期,我看到有些分析文章对此分析得十分详实,且数据罗列一大筐,可是我翻来复去地看,也预测不准这个猪周期的高点究竟何时到来、低点何时过去。但是,有一点,对其根本逻辑,我却是有着自己清晰的认识的:

1、纵使我们今天到了人工智能的时代,但是首要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吃的问题,虽然说我们中国人是吃“草”动物,但是猪肉还是要吃的。

说起人类对猪这个动物的训养,我们中国人的历史可谓悠久矣,据说,在7000-10000年之前,我们中国人就开始训养猪这东西了,进化、发展至今仍然是离不开这肉食。

我看到有观点说,随着人们的消费升级,以及对健康的追求,康师傅之类的食品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了,所以,对于双汇的肉制品之类,人们的消费可能也要饱和,甚至也有可能被边缘化的可能。但是就本人看来,这个观点怕站不住脚的,因为毕竟猪肉(包括肉制品)不是方便面,方便面我们可以不吃,而猪肉怕一时半会儿许多的人是离不开的。

其实双汇在这方面还是不断“进化”的。比如,近几年一直推低温肉,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何也?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消费习惯、健康消费猪肉意识仍然没有得到大大“进化”,比如,我们在普通百姓之中作一下知识普及,问一下何谓低温肉、高温肉,我敢保证说,很多人是分不清楚的,是“肉盲”的,甚至其间有很多人压根就不道还有这种分类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人们对肉食的健康消费升级,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2、 从行业的渗透率看,偌大的双汇其市占率在行业内还仅仅是几个小点点。虽然,中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了这种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相当缓慢(国情包括地方保护、许多百姓,特别是百姓普遍对肉制品、对冷鲜肉消费“品质”的追求并不高,很多人的消费需求仍然是只要肉没毒没病就可以了,甚至如以上所言,根本分不清什么是高温肉、低温肉),但是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看,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必然的;消费者对健康消费、品质消费的追求是永远的。所以说,从这一逻辑上来判断,说双汇已遇到发展的天花板,为时尚早。

3、 行业内已一家独大,几无强大的竞争对手。双汇发展依靠什么赚钱呢?这其间有品牌效应的因素,但主要是依靠渠道优势赚钱,依靠规模效益赚钱,赚的是成本优势的钱,而且双汇赚的钱并不容易,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需要一个点一个点地去抠。这种赚钱的不容易性,反而让新的竞争对手望而生畏!

4、自从大股东收购了老美的史密斯菲尔德,中美猪肉成本可以平衡。这又是任何一家公司无可比拟的优势。

5、近几年双汇发展进入滞长期,与大股东急于还账有关。但是,当大股东还账任务完成之后,公司是否继续进行跑马圈地,既从产品结构上改善提升,同时又进一步扩大外延规模呢?这一点,对万隆先生,还是值得期待的,毕竟他这一辈子就只专注于杀猪卖猪肉,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来讲,也鲜有超越者。我判断,只要他宝刀不老,该出手之时,还会出手!

6、双汇发展历史上是个分红很大方的公司,优厚的分红保证了股东年年有一定的保底收益,同时,股价低迷还可以分红再低价买入更多的股份,这本身也是一种复利。

从以上这个角度看,长期持有双汇最大的风险是公司未来突破不了滞长期而导致回报不足。但是,自己判断,一旦公司经营好转,是会给点阳光就灿烂的!

股市投资,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有时,对于一家公司是“近的迷茫,远的清楚”的。之所以说是“远的清楚”,其实就是抓住了以上几条根本逻辑。所以,任凭你市场如何波动,自然作为它的长期投资者,就可以咬定“双汇”不放松了!

比如,我们说说复星医药。

最近,对于复星医院的讨论有点热闹。这个热闹,缘起于最近网上流传着两篇关于复星医药的分析文章:一篇为《财富掠夺者——复星医药》,作者为孙老湿;一篇为《复星医药——质变的利润结构,巨大的预期差》,作者为中信医药田加强团队。两篇文章可谓针锋相对。就核心观点来讲,自己更倾向于中信医药田加强团队的见解的。本人不才,早在2015年9月11日,自己其实就作一小文《浅议复星医药的投资逻辑》(链接附后),或者说,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今天来看,投资于复星医药的这个根本逻辑越来越清晰:

1、复星的发展路径十分清楚,就是坚持外延性并购与内生性增长相结合。在非控股并购投资,即股权投资是,公司自2009年起就已经明确:只投资于主业相关的业务领域。不单纯以获取财务收益为目标,而是以专注于医药、诊断与器械等相关行业的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前沿,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机会,获取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为目的。所以,复星医药是一家投资公司,但同时也越来越像严格意义上的医药企业,其内生性增长的动力越来越强。如2017年上半年药品制造与研发收入占比67.53%,利润占比57.49%。目前研发投入在国内药企之中已居于前列,且有进一步加大之势,在生物制药(如单抗)等方面,我感觉其志不小。

2、全产业链优势。公司财报多次重申:“相对于其它以单一业务或者单个产品为业务基础的公司而言,本集团的业务布局能够最大程度地分享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持续增长机会,并能通过业务板块间的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应,同时能规避单一细分行业的波动带来的业务风险。”对此,自己是深为认同的。就是说,医药全产业链的企业就是具备这种特点: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投资这种全产业链的企业,更让人心里踏实些。复星医药现在提出,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主,并以医疗服务为发展重点。现初步形成了沿海发达城市高端医疗、二三线城市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合的战略布局,已经成为医院投资和管理运营的行业领先者之一。自己认为,在这个领域,复星医药也已经有和睦家、禅城医院这样的成功范例,假以时日,相信复星医院在这个领域更会有一番作为的。

3、具有国际视野,且更具有进攻性的管理层。复星医药的投资能力,已经被证明十分优秀,甚至可以说,就国内行业内来讲,鲜有超越者。而且,就具有国际视野来讲,复星医药无疑也是走在前头的。更为重要的是,复星医药更像一个创业的平台,通过合伙人制度、股权激励制度等,更能吸引和发挥各路英才的积极性与最大潜能。

从《杰克-韦尔奇自传》到《3G资本帝国》,从众多的企业发展中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创建一个让英才辈出的制度、机制更具有根本性、长远性。依自己的目力所及,在中国众多医药企业之中,具备这种有效制度与机制的企业,复星医药当算其中之一。再进一步说,作为小股东,有时对其企业的具体业务,未必是十分清晰的;对其未来发展的速度也不可预知,但是一家企业一旦具有这种鼓励创业的制度与机制建设,就常常容易给投资者以惊喜。

以上,略略举了三个例子(之所以选取这三个例子,因为目前市场均有争议),说明我们投资于一家企业,抓住其根本逻辑的极端重要性。其中的观点,也只是本人自己粗浅的认识,也未必全面、正确。但是有一点深刻的体会,自己确实是深深切切地感受到的。我们投资于一家企业,占有其大量的财务数据,并且进行精细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这种分析的高境界,还是要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找出并抓住这家企业的“隆中对”,理出几条投资于它的根本逻辑,如此,才不致于深陷于繁琐的各种材料之中,摇摆于市场的各种“说”之中,进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此,才会在不断波动的市场之中坚定自己长期持有的信心与定力。否则,还是自己常常引用的那句话,你就可能会时不时地提出“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