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内部研判2018年中国经济,涉及22个重要预判······ 分析日记 fxplus.cn – 分享日记

安邦内部研判2018年中国经济,涉及22个重要预判······ 分析日记 fxplus.cn

01. 预计2018中国经济增长率6.5%

按照中国宏观经济的线性逻辑来评估中国2018年的经济增长,很显然主要数据的曲线和影响都是向下的,只有少部分数据的曲线和影响是向上的。

从世界市场的竞争角度来看,中国2018年的经济增长也不乐观,中国商品及服务在世界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强大的压力和障碍,世界各国的保守主义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冲击中国经济。

同时,中国的生态环保压力以及以往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增长因素,如无效GDP,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逐渐被剔除,这些因素均将导致201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低于2017年。

图1:中国历年经济增速(%)

数据:国家统计局

表1:国内外主要机构对中国2017、2018经济增速预测

数据:各机构研报,安邦咨询整理

安邦咨询的预估与2017年岁末多次发表过的评估结果一致,并无任何修正,中国2018年的经济增长率预估为6.5%。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评估结果是在线性基础上做出的评估,任何一个政府都会因应当期经济的形势及时做出调整和政策改变,均将在一定程度修正经济增长率的数据,因此2018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实际在当期还会存在若干不确定和变数。

02. 将实施积极的债务扩张政策

面对当前和今后的国内外形势,安邦咨询认为,中国维持稳健的经济增长和其他发展目标并不能在一种线性基础上考量,而应该结合国内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和问题,结合世界经济形势来判断。

要解决这些严肃的挑战和问题,让经济体维持一定的动能恐怕是必须的,这就要求中国需要显著地扩大发债,通过债务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多元目标。

中国实行积极债务扩张政策的主要原因和理由包括:

(1)需要应对美国大力度税改政策的影响,维持中国的财政稳定。

(2)需要活化实体经济,需要制造出一个需求更加畅旺的国内市场,需要新的资本投入。

(3)中国政府目前还有适度的空间来扩张债务,而当前资本过剩的环境提供了足够的资金。

(4)中国调整结构、实现经济转型需要有时间窗口。

(5)中国需要避免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下滑。

(6)中国在十九大有很多政治目标、社会目标以及国际战略,都需要很多钱来实现。

要解决这些问题,扩大债务可能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显然,支持增加债务的理由还有很多,虽然限制条件也很明显,但就形势论形势,现在开始策动和考虑规模超过“4万亿”的大规模刺激方案,恐怕也是中国现实的需要。大致估计,未来3年至5年,中国可能需要30万亿以上至50万亿的增债规模才会有效。

图2:中国政府近年债务余额

数据:财政部历年预决算报告,安邦咨询整理

至于资本投资方向,不应继续增加在基础设施的投资,无论是效率还是未来负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磅”,都存在着问题,比较理想的投资方向,应该是实体经济减成本、增实力的方向,如:基金。还有军民融合、战略新兴产业、乡土产业、生态环保产业、中国年轻人很擅长的消费科技、“银发产业”以及雄安新区的建设等等。

这不见得是最优方案,但可能是让中国摆脱潜在经济困局最可行的、有力的举措。

03. 中国经济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周期性特点,一个上升轨道连结一个下降轨道,这就构成为一个周期。就此而言,“未来会有一个新周期”也没错,因为一个周期一定会连接着一个周期,但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开始步入一个下降轨道,而不是持续的上升。

从趋势的角度来看,中国竞争力呈现的是一种下降的趋势,今后的中国经济增长是一种修正阶段的增长形态,各种非理性增长因素,无效GDP成分会得到修正,逐渐从经济增长队列中被挤出。

这一过程当然是有代价的,其成本尚不可全面评估,但中国以往GDP增长中的有效GDP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高,这一点无疑是肯定的。

图3:世界经济的国别构成图

数据:世界经济构成图,2017年2月(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图片:howmuch.net)

就此而言,有两种现象值得重视:

第一,外部世界对于中国的各种担忧似乎有些过分,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第二,中国自身对于中国实力整体过于乐观的估计,也值得再认识。

作为13亿人口的一个大国市场,其世界影响力肯定是存在的,但中国的竞争力正处于下降和修正的轨道之上,而非持续的上升,这一点需要警惕,否则分岐化的判断甚至猜测将导致自相矛盾的政策效果。

04. 将继续压缩产能、解决过剩

我们预估,2018年中国还会继续压缩产能,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解决过剩。

从某种意义上说,压缩产能也是一种去杠杆,但实际二者今后将有所分歧。中国政府在去杠杆的问题上保持谨慎态度,这是因为要确保经济稳定,不能出现失速的状态,可能作为调控手段会出现加杠杆的情况。

图4:2007-2016年金融机构杠杆率(%)

数据:wind资讯,国际清算银行,安邦咨询制图

图5:2007-2016年企业杠杆率(%)

数据:wind资讯,国际清算银行,安邦咨询制图

图6:2007-2016年政府部门杠杆率(%)

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而去产能,主要是与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有关,否则进口还会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压力更大。

此外,压缩产能还会减少西方对中国的影响。

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从趋势上看,中国经济政策的大目标出现了巨大的调整,由外向内。中国今后经济政策的重点是国内市场,政策方向上强调的也是国内市场。

05. 政府将重组社会组织系统

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从观察来看,现在正处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初期阶段,反腐败就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一个外部特征和发展证据。

随着这一时期的进程延续,今后中国将会进入到一个社会组织系统重组和重建的阶段,各类社会组织将会全面深化和建设。而目前各类社会组织系统尚处于无序的状态,并未得到统一而有效的重建。

就商业活动而言,各类协会组织将有可能进一步实体化,这将会涉及任命权、审批权、资源分配权等重要的组织资源。

这类组织系统的重建,实际是政府平抑互联网影响和冲击的重要进程和治理步骤,中国政府将会日益重视各类社会组织的建设,这是必然的一种趋势。

06. 财团经济可能得到采纳和推行

财团经济有可能得到采纳和推行,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理解上的各种混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对于财团的传统认识以及将财团与财团经济混为一谈。

事实上,财团从来都是政府间接控制市场的工具。尤其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行业,这是一种需要巨人的行业,而财团可以充当有效的角色。

而中国未来的问题,在于财团的实现路径。

有关混改的政策文件指出,要立足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需要,根据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

公益类国有企业则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必要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可以由政府调控。

我们认为,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

现在的混改实际上为财团经济提供了一种实现路径。对于商业类的国有企业,可以“搭船”出海;对于公益类国有企业,有利于引入市场机制,总体上实现“国有+”或是“民营+”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形态,让中国企业强身健体。

中国改革以来的政策实践表明,一项好的政策,仅靠理论号召和行政命令是不行的,还是要做基于效率的考虑,利用市场的原生动力加以驱动,才能有效取得实践成果。

07. 民营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民营企业在中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压力,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营企业家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原因。

图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数据:国家统计局;安邦咨询制图

未来,民营企业家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1)金融资源的限制;

(2)政治形势的变化和适应;

(3)劳动力资源的紧张;

(4)法律的完善滞后于发展的需要;

(5)资源利用的许可;

(6)资源分配的调控;

(7)混改。

民营企业家必须要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强力竞争,部分民营企业可能出现“散户”化和“个体”化的趋势,实体企业在事实上转化个人投资者。

08. 再私有化和再国有化

中国目前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再私有化和再国有化,双轨前进。

图8:低效率的国企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者

数据:国资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

2017年国有企业的数据到当年11月止

很滥的国有企业通过私有化实现扩张;需要政策大力支持的民营企业,则通过引入国有资本,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国有化。

需要竞争和积极性的国有企业是在再私有化的问题;不赚钱但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民营企业是通过再国有化,解决养起来的问题。

09. 大量发债无法避免

毫无疑问,中国存在债务问题,外部世界通常以债务为标准衡量经济体的健康水平,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大为堪忧。实际中国经济的确存在大量债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上升的速度很快。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居民负债,成为中国债务领域的三大负债隐患。

图9:GDP增速与国企负债率

数据:国家统计局

图10:国内各类型工业企业负债规模

数据:国家统计局,安邦咨询整理

中国社会发展的大目标如果是确定的,那么为了均衡的实现,政府主导就是必须的,而政府财政资源有限,筹集资金就必须依靠大量发债,这是原因之一。

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回收货币流通量,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既然大家不愿意花钱,政府就来帮助你花钱。

10. 外资在中国将出现分化

回顾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对待外资的第一个阶段基本是以最优厚的条件来吸引外资;第二个阶段强调“利用好”外资;第三个阶段是“让你发财”,这个阶段中国已建立起对自身市场规模的自信,如果说不是过度自信的话。

至于今后,预估来到中国发展的外资将会出现分化,这种分化将会表现在产业门类,也会表现在其他方面。世界金融资本将会在一定程度和一定阶段“看好”中国市场,因为中国的社会转型和产业转型中明显具有服务业的吸引力。

图11:2000-2016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除2016年数据源于商务部外资司外,

其他年份数据均源于国家统计局,安邦咨询制表

图12:主要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占比

数据:世界银行《2017/2018全球投资竞争力报告》

世界上其他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产业和企业,也会看到中国市场具有“投资特权化”的倾向,因此也会积极介入中国市场,当然这不会是普遍意义上的外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