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资思维:这4个模型非常重要······ 分析日记 fxplus.cn – 分享日记

巴菲特的投资思维:这4个模型非常重要······ 分析日记 fxplus.cn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又开始了,沃伦·巴菲特与查理·芒格这对“黄金搭档”再次成为焦点。

今天,笔者为你准备的干货就是对巴菲特投资思维的拆解,希望今天的你,看到“股神”的思维方式,而非投资的具体内容。

“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你仍能保持头脑清醒;

如果你能等待,不要因此厌烦,

如果你是个爱思考的人——光想会达不到目标;

如果所有人都怀疑你,你仍能坚信自己,让所有的怀疑动摇;

你就可以拥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你的。”

—— RudyardKipling 《如果》

巴菲特在每次股市出现深跌时最爱引用的箴言

凭借投资,巴菲特的财富长期位居全球富豪榜的前 5 位,据说是美国人眼里“除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有人说,今年股东大会的很多问答,都不是他第一次说了。有人说他老了,听来乏味;但也有人依然信奉他为神。

借鉴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混沌君梳理出了巴菲特的 4 个重要投资思维,这是他们反复在说的道理,供你理解巴菲特。

1、市场部分有效模型

价格并不总是公允的等于价值,当价格远远低于他应该的价值的时候,你就应该出手。

芝加哥学派的市场有效假说理论造就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名言:“你无法战胜市场”——

不论什么时候,股票价格都是合理的,价格等于价值。

这也成为了指数基金销售的有利工具。

但巴菲特和芒格不信这个道理,他们相信市场部分有效原则——

价格并不总是公允的等于价值,当价格远远低于他应该的价值的时候,你就应该出手。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有一个特别形象地比喻,他说,

市场就跟一个人一样,是一个躁狂型抑郁症患者,他高兴的时候特别高兴,价格就远超于价值,一旦悲伤、沮丧、抑郁的时候,价格就会很低,远远低于应该有的价值。

所以,对于芒格,对于巴菲特,对于格雷厄姆来讲,别人在他狂躁的时候,越涨的时候,越去买,但是他们反过来,是当他抑郁、沮丧、低于价值的时候,去出手。

永远等在那里,等到股票价格远远低于价值的时候,再出手,这就是伯克希尔投资的核心原则 ——价值投资理念。

对此,巴菲特还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不情愿在 10 年内持有一种股票,那么,你就不要考虑哪怕是仅仅持有它们 10 分钟。

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 巴菲特

#案例#

房地美:奥巴哈先知的完美出逃

初次投资时间: 1988年

清仓时间:2000年

年化收益率:23%

巴菲特常说:对于好公司,我希望能永远持有。买入既是捂住(buy-and-hold)也是伯克希尔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投资策略。

老爷子标志性的那几个大手笔,持股时间都非常之长,投资可口可乐源自1988年,富国银行源自1990年;而一些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如 GEICO 保险,更是太子爷亲儿子,从1976年开始买入,直到1995年将其彻底收编私有。

但千万不要认为所有投资伯克希尔都是一扛到底;一些投资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会卖的才是师父。

我们可以参考其投资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Freddie Mac)的这个案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巴菲特以 4 美元(拆股调整后)的均价建仓买入了大约占其总股本9%的房地美股票,买入逻辑是他认为当时房利美的价格“便宜得离谱”;当然最后事实也证明了他正确得离谱,到1998年,伯克希尔在房地美的投资已经翻了 12 倍。

到2000年左右,房利美的业绩几乎到了鼎盛时代,每股收益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管理层不断回购股票、信心爆表。

单纯从如日中天的业绩上看,如果不是事后复盘,很少人能在当时看出是个卖出的时机。

但巴菲特觉察到房地美的异常迹象,比如他认为整个管理层在不断追求风险,过于关注每三个月一次财报的短期业绩表现;比如时任CEO 偏执于“二位数的盈利增长”;比如房地美做的一些风险投资与主营业务毫不相关。

种种迹象让巴菲特认为公司高层在暗中作祟、感到脊背发凉,本着“如果看到厨房里有一只小强,那肯定不止有一只小强”的祖训,巴菲特在 2000 年左右清仓了几乎所有房地美股票。

巴菲特清仓的价格是 40-50 美元之间,卖在顶点是神仙做的事,而老爷子也未能幸免。次贷危机之前房利美的价格屡次逼近70美元。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大衰退中次级贷款大面积违约,两房首当其冲,直逼破产的最边缘。最后美国政府慌措间做了接盘侠(当然后来也借此发了笔横财)。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谨小慎微的判断来自于公司财报的措辞,同样是读财报,奥马哈的先知就能读出荧惑守心的至凶之兆来,你呢?

2、护城河模型

公司本身等同于“城堡”,而城堡的价值是由“护城河”决定的。

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师。

巴菲特很小的时候,读过格雷厄姆的一本书,惊为天人,于是就想尽办法考到那个学校,做了格雷厄姆的学生。

毕业之后,特别想去给格雷厄姆工作,然后费尽很大力气,成为他的员工,后来成为他的合作伙伴以及终生的朋友。

假如像股神这样的人,一生当中都需要找一个导师,你可能也需要找这样一个导师,找到那个让你敬仰的人。

格雷厄姆的模型是这样的:

一定有一个办法,能计算出公司的价值是多少,如果这个价值远远被低估到三分之一以下,不管这个公司是否好公司,你都要出手去买,简单说,就是只要被低估就去买。(这个方法也叫烟蒂股的模型)

要知道,巴菲特最早的几亿美金,就是用格雷厄姆的方法赚来的。

但是,芒格提出了反对意见,投股票就是投公司,你还是要首先选优质公司。你为优质公司投出价格,即使高于劣质公司的价格,最终你赚的还是多的。

他计算了一下,假如你持有公司股票 20 年以上,如果公司年增长率是6%,将来的回报率也就6%;而如果公司年增长率18%,将来你的回报就是18%。

换句话说,你要看这个公司本身是否有价值。

最终,芒格改变了巴菲特,把他从格拉汉姆的模型里面拉了出来,扩大了他的视野,并最终取得了后来几千亿的成功。

这是什么力量?这叫 power of peers,一个人的思维模型一旦建立之后,由内而外是无法打破的,只有外面的人才有可能把思维模型打破,而且越成功的人,越不容易打破。

那么,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伙伴?你的身边是否有这种power of peers?

巴菲特1993年在致股东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护城河”概念。

他和芒格认为:公司本身等同于“城堡”,而城堡的价值是由“护城河”决定的。

#知识点#

如何识别护城河?

举个例子,芒格和巴菲特在购买喜诗糖果之前,一直不了解品牌的价值。他们在收购后才发现,这家公司可以定期提高价格,而客户并不怎么表示不满。他们称这种能力为“定价能力”。

换句话说,优质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即便你涨价,客户也不会离开你。

此外,巴菲特和芒格在确定品牌护城河实力的时候,还会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思维测试:竞争对手是否可以通过大规模烧钱复制或削弱某家公司的品牌护城河?

举个例子,巴菲特曾在 2012 年伯克希尔会议上对可口可乐的评价如下:“如果你给我 100、200、甚至 300 亿美元来削除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我就做不到。”

我喜欢的企业,是那种具有持久生存能力和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就像一个坚固的城堡,四周被宽大的护城河包围,河里还有凶猛的鳄鱼。

—— 巴菲特

#插曲#

巴菲特为什么怼了马斯克?

今天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回应马斯克对护城河模型的质疑。他说,马斯克慢慢会适应他这个观念的。

“当然马斯克可能在某些行业里带来这种颠覆,但是我不想他在糖果方面跟我们展开竞争,他在那个方面也不是我们的对手,糖果业我们是老大。

不是说你可以用技术把全部业务都攫取走,技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它可能是一些年轻小孩的梦想。有一些产业的护城河非常宽。尤其是低成本的生产者,这非常重要的。”

据说股东大会之后,马斯克就宣布要超级超级认真做糖果了,“要建一条‘护城河’,并用糖果填满它。”

3、能力圈原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你要扩大能力圈非常困难,你必须要在自己能力圈之内竞争,而且,你专注的领域越小越好。

伯克希尔就是这样做的。关于投资,他们只有三个选项:

第一、可以投资;

第二、不能投资;

第三、太难理解。

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只投“能理解”的项目,你感受到这里面的力量了吗?

巴菲特一直认为,高科技不是自己的能力圈。即便是重仓苹果,他的解释依然是看中苹果是“现金流好的消费品”。

今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我们那时不是想我们要不要投资科技公司,我们要找的公司是已经很有竞争力,而且这个公司能够持久。

巴菲特表示:“在亚马逊成立之初,我就对它有所研究。当时我认为贝索斯要做成的几乎是个奇迹。而我一般不会赌奇迹会发生。当然当初如果我真的下注了,也还是不错的。”

关于自己能力圈,巴菲特曾说,我知道丧失了很多机会,但是我也不后悔,因为我不懂。即使我身边有最懂的人,可是我不懂,我不还是不会去投它。

这该是怎样的一种自律啊?

在自己能力圈之内做决策,而不是去拼命的寻找另外的机会,这是巴菲特成功的关键。

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我们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

—— 巴菲特

4、最大化或者最小化模型

任何一个取胜的系统,绝对不是平衡的系统,而是在某些因素里面最大化到几乎荒谬的极端,在某些因素里面,最小化到几乎荒谬的极端。

在投资次数的最小化方面,芒格与巴菲特几乎达到了荒谬的极端。

举个例子,有一次,巴菲特在商学院演讲,他说:

“我可以给你一张只有20个打孔位的卡片,这样你就可以在上面打 20 个孔 ——代表你一生中能做的所有的投资。一旦你在这张卡片上打满了 20 个孔,你就不能再进行任何投资了。”

为什么一生只有 20 次投资,足矣?

他继续说,“在这些规则下,你会认真思考你所做的事情,你会被迫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你会做得更好。”

换句话说,想要成为赢家,你必须要有选择性地赌一把。

当你被迫将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更少的任务上时,你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最后的最后,关于巴菲特,混沌君再推荐一部非常震撼的纪录片——《Becoming WarrentBuffett》(成为沃伦·巴菲特)。

这是 HBO 2017年拍摄的关于巴菲特最新的纪录片,是目前为止,混沌君觉得拍的最好,也是最接近他真实生活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里,巴菲特坦然褪去自己身上众多的光环,展露了的自己最真实一面。影片里的大部分镜头,都献给了巴菲特的家人,回忆他的过去,以及记录平常的生活。

比如说巴菲特每天早上上班时,会开车路过麦当劳买一份早餐,带到办公室后享用。他的桌子上也一定摆放着一杯他钟爱一生的可口可乐。

本期内容参考资料如下:

1.《查理·芒格如何理解“护城河”》,42章经

2.《巴菲特最有代表性的十笔投资,不可复制的传奇!》陈达,老虎证券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