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谈判达成协议,国内农产品何去何从?······ 分析日记 fxplus.cn – 分享日记

贸易谈判达成协议,国内农产品何去何从?······ 分析日记 fxplus.cn

5月19日,中美两国于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声明中提到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后期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商务部长Ross将跟进这次中国承诺——农业今年中国将多进口40%,因此预计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数量增加,或将使得国内相关产品价格走弱。

在具体事项提出前,我们将对可能受影响的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初步猜测哪些品种的进口量可能增幅显著。

1、棉花


2017年国内棉花进口总量为115.6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量为50.64万吨,占比达到43.8%,占比最高。中国3月棉花进口量为10.75万吨,同比减少11.09%,其中美国供应棉花7.81万吨,占比达到73%。从从历史数据来看,自去年年末起,进口的美棉量以及其占比是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同时随着国内抛储结束,预计明年中国会开始增加全球棉花进口量。综上,我们认为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协议后,从美国进口棉花数量增加的可能性非常高。

目前我国棉花进口政策比较特别,对配额内与配额外的进口棉花分别征收不同关税,配额内棉花的关税为1%,而配额外的棉花实行滑准税,即税收在4%-40%之间,价格越低,征收的关税越高。2018年棉花进口关税配额量为89.4万吨。

上面三张图显示的是不同征税条件下,从美国进口棉花的获利区间。显而易见,配额内征收1%税收的进口棉花,在国内的利润是非常高的,而40%税率下,基本是处于亏损的情况。目前滑准税下,从美国进口的棉花在盈亏线上下起伏,若后期国内棉花价格较位坚挺,美国的进口棉花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如果后期将加大美棉的进口量,我们要分两种情况考虑其带来的影响:

(1)美棉进口量增加,同时降低其它国家棉花进口量,维持棉花进口总量大体不变。

这意味着国内棉花总进口量增长不显著,因此对供需格局影响较小。而美国方面,其出口量增加,因此美棉定价能力得到提升,预计或将偏强运行。同时,国内美棉占比将会远远高于当前情况,这意味着与国内棉花价格联动性加大,即国内棉价易随美棉变化。综合来看,这个情况下,中美棉联动性加大,美棉偏强运行,或拉动国内棉价。

(2)在原有棉花进口量之上,额外增加从美国进口的棉花量。

该情况下,其它国家的棉花进口量不做出明显的调整,直接加大美棉的进口量,因此国内棉花总进口量增长显著,供应压力将会施压国内棉价。同理,美国出口量增加,美棉定价能力上升,运行将强于国内。综上,进口增长施压国内棉价,棉价走弱,但美棉走强或对国内棉价略有支撑。

2、大豆

目前贸易战风险解除,整体来看利多美豆价格,不利于巴西升贴水,不利于国内压榨利润。在贸易摩擦发酵时期,国内油厂为避免采购美豆而转向巴西,导致巴西升贴水大幅上涨。贸易战风险解除,市场要消化前期巴西高升贴水,但是之前随着巴西雷亚尔的大幅贬值导致升贴水的走弱,南美与北美升贴水不合理价差逐步消除。而压榨利润已从4月贸易战炒作时期的高点大幅回落,说明此前市场对于贸易战缓和已经有较充分预期,基本消除贸易战带来的风险升水,所以中美贸易达成协议对国内豆粕利空压力较为有限。后期市场将逐步回归基本面。关于增加农产品进口问题,中国大豆本就依赖进口,大豆需求稳定,若增加美国进口量或将削减其他国家进口量,预计对国内影响有限。

图:国内大豆盘面压榨利润

3、进口谷物

2016/17年度,进口谷物明显减少,2017/18年度预计维持平稳。后期若放开美国谷物进口量将不利于国内玉米供需结构转变以及价格。

图:谷物进口量

(1)玉米

从2014年下调收储价格到2016年取消临储收购回归市场化,随着国内玉米价格下跌内外价差缩窄,玉米进口量下降。2017年随国内玉米价格上涨,进口量小幅回升。

中国玉米进口配额在720万吨。2017/18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250万吨,其中美国玉米大概70多万吨。目前美国玉米进口成本1700元/吨,国内北方港口价格1760元/吨,临储拍卖吉林二等玉米叠加出库等费用到北港成本价1700元/吨左右。内外价差较小,与2016年类似,2016年美国玉米进口量仅23万吨左右。不考虑贸易协议的情况下,预计今年美国玉米进口量仍维持较低水平。

供需上来说,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产量下降,叠加深加工产能扩张,玉米整体供需情况出现好转,2017/18年度产需首次出现缺口。但临储库存仍超过1亿吨,国内玉米市场仍供过于求。

美国玉米年出口量在5600多万吨。若政策放开美玉米进口,或内外价差重新拉大,玉米进口量增加叠加其他谷物进口增加对国内玉米形成替代,将不利于去库存以及国内供需结构的调整。

(2)高粱

2018年2月4日,商务部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受到“双反”政策影响,4月开始,中国进口商采购美国高粱的进口量寥寥无几,而美国高粱进口受阻带动澳大利亚高粱的需求,使得澳大利亚产高粱进口成本也居于高位。此前2月时美国高粱到南方港口完税成本在2150元/吨,4月开始澳大利亚产高粱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到华南成本2430元。

但上周商务部终止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后期美国高粱的进口预计将逐步恢复。另外,美国高粱年产量800多万吨,其中一半用于出口。国内高粱年产量280万吨左右,进口量在500万吨左右。若增加高粱进口,后期进口量及进口成本的下降预计将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利空压力。

(3)DDGS

2016年9月商务部初步裁定美国进口干玉米酒糟DDGS存在倾销,将征收33.8%的反倾销关税。2017年1月,商务部最终裁定其存在倾销及补贴,决定征收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42.2%-53.7%及11.2%-12.0%不等,征收期限为5年。自2016年起,DDGS进口量仅万吨左右。

目前中美达成贸易协议,并终止进口高粱双反调查,且协议将加大农产品进口。后期若对DDGS放开,进口量的增加将于国内蛋白形成竞争,将不利于国内豆粕消费。

(4)大麦

目前美国大麦基本无进口,国内大麦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并且大麦美国国内产不足需,出口量有限,预计国内进口美国大麦难有增长。

(5)小麦

国内小麦2017年产量11137.6万吨,进口量501万吨,进口配额963.6万吨,进口量不足进口配额总量。且国内小麦库存庞大,预计增加进口的概率较低。

4、苹果


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不活跃,多自产自销。2017年,美国苹果产量为473.73万吨,出口量预计80万吨左右;2017年,美国苹果进口量(2.96万吨)不足我国苹果产量(4448万吨)的千分之一,其全部出口量(80万吨)占我国苹果产量(4448万吨)的比重也不超过1.8%。

目前,我国进口美国苹果量较小,未来还存在一定的空间,故本次贸易协商增加美国苹果进口量的可能性存在,但在供需层面上对我国苹果市场的影响很小。

5、畜产品

(1)牛肉

在2003年之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牛肉供应国,占中国进口牛肉的三分之二。但在2003年底,美国牛肉和牛肉产品被检测出 “疯牛病” ,因此中国颁布了对美国牛肉的进口禁令。2017年6月中国正式向部分符合条件的美国牛肉开放市场。

美国牛肉成本低,主要由于其使用基因技术生育小牛,饲喂转基因粮食,并且合法的激素使用,所以如果这批牛肉进口入中国,会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但是符合中国要求的美国肉牛是不含激素的牛,这一类牛肉成本较高,并且符合中国要求的量非常有限。如果要放开美国牛肉进口,税率上调整的效果是不显著的,需要从进口条件上着手。

若进口要求不放宽,则美国牛肉进口量依然有限;若进口要求放宽,廉价的美国牛肉对国内冻牛肉冲击较大,进口量增加将拉低国内牛肉价格,而鲜冷肉影响较小,因为空运成本非常高。

(2)猪肉

2017年我国进口猪肉数量为12.2万吨,同比减少24.9%,2018年国内猪肉供应量恢复速度加快,因此进口猪肉的需求量较低,预计将继续下降。

在中国进口猪肉中,从美国进口的猪肉比例和数量都在逐年降低。2017年中国进口的美国猪肉量16.57万吨,全部猪肉进口总额121.68万吨,占比已经降至13.62%。

国内方面,近5年国内的猪肉消费量每年约5500万吨,而猪肉的进口量占总消费量不足2%,因此国内对进口猪肉的需求非常低。

而美国猪肉价格非常低,即使加上运输成本及贸易商的利润,价格也优于国内国内。3月份从美国进口猪肉成本价为11.9元/公斤,而中国国内白条肉出厂价为17.64元/公斤。但和牛肉相似,由于检疫条件比较严格,因此此前从美国进口猪肉的量非常有限。

考虑到国内供过于求的格局,以及检疫相对严格,因此进口美国猪肉数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高。如果降低关税,廉价的进口猪肉对国内猪肉价格有打压,但量的限制使得影响相对有限;如果放宽进口条件,从美国进口的廉价冻猪肉会大量增加,显著的价差,直接打击国内猪肉市场。

整体来看,谈判达成协议后,关税较高或配额较少的品种或被优先考虑开放进口,而其中进口量增加概率较大的品种为棉花、高粱、DDGS、水果,关注美方赴华讨论的具体事项。

(作者: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农产品小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