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房企香港置地:“笨拙”地生存 “缓慢”地扩张······ 分享日记 fxplus.cn – 分享日记

百年房企香港置地:“笨拙”地生存 “缓慢”地扩张······ 分享日记 fxplus.cn

内地房地产市场,有人撤退,有人加仓。随着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港资房产企业在内地的布局也有了一些不同。不少知名港企纷纷选择逐渐撤出内地,但同时也有一些港企看好内地市场发展空间,继续加码,香港置地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代表。

百年屹立不倒的三个秘诀

成立于1889年的香港置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香港中环拥有并运营12栋一线写字楼和商厦,是中环最大的“地主”。其用129年的时间使自己成长为了“中环王”。而香港置地之所以能够百年传承,与三个秘诀不无关系。首先,保守经营,保持合理的负债率,不过分贷款。其次是,长远的眼光经营业务。不可否认,企业的目的是赚钱,但香港置地不仅仅只是看短期内能赚多少钱,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在长期。最后,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拥有百年经验沉淀的香港置地,作为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地产集团之一,在资本市场也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拥有高级上市地位,并在新加坡及百慕大拥有第二上市地位。

香港置地近一年股价走势图(新交所代码:H78)

逆势而行 别人撤出它加码

1996年,香港置地正式进入内地。当时正值内地市场崛起之际,大量港企纷纷北上抢占发展先机。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风云变幻,内地房企逐渐成熟、日益崛起,一向以慢开发模式为准则的港企优势日渐式微。随着运营压力的不断增加,在内地房企纷纷出海寻求更大发展的同时,包括恒基兆业、华人置业、中渝置地在内的港企则开始慢慢撤出内地。

不过,这一逻辑对香港置地来说似乎并不适用。在港企“跑路”呼声四起的时候,同为港企的香港置地却反其道而行之,明确表示会继续在内地寻求机会进行投资,并斥资10亿美元开发北京王府井中环项目。香港置地对内地市场的信心自然是有回报的,据其财报显示,香港和大陆已经持续成为公司最大的利润贡献部分。其中,大陆地区对利润的贡献度更是在不断增加。

谈及香港置地为何在众多港企纷纷缩减内地规模的节点选择加大投资力度,中原地产华西区董事总经理庄泽宝分析,仅从单个企业策略来看,进入内地多年,香港置地一直在尝试本土化,吸纳和培养本地人才团队。其次,香港置地在香港所获取的商业管理经验也是内地房企希望借鉴的,因此其在内地扩张时能更多与招商、龙湖、旭辉等国内开发商合作。如此一来,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可以不断了解市场,学习内地市场的开发经验。

“笨拙”地生存 “缓慢”地扩张

“慢”可能是香港置地与众多地产公司最鲜明的区别。相较于希望项目可以跑着进行的诸多商业房企,香港置地的土地开发甚至可以用“步履蹒跚”来形容。

我们可以看一个香港置地的开发案例。2011年,香港置地便斥资29.1亿拿下了几乎是距离紫禁城最近的一块商业用地,但是在三年后,才想好将其命名为“王府中环”,一直到2017年年底,才正式开业。从项目筹划、拿地、建设到开业,全程耗时十几年。这与“高效”的国内商业地产公司鲜明地对比。从拿地起计算,后者最短只需18个月就让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开业。为此,香港置地在内地的项目开发中,常常被认为很“笨拙”、“太慢性子”。

但是,香港置地对这样的评价不以为意。香港置地行政总裁彭耀佳曾表示,任何一家开发商都希望项目可以越快越好,因为越快就可以有收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太快的话,质量方面就要做一些妥协。在香港置地看来,专注于一个细分市场,维护好品牌,获得客户以及市场的信任,才是让企业保持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非核心不投资 非鳌头不合作

作为一家129年的老牌房企,香港置地已经在漫漫发展长河中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起起落落间,香港置地认为,保守是最好的一种态度。保守并不意味着错过了机会,而是在别处能够找到机会,同时着意味着在风险来临时可以更安全。

正因为如此,选择城市和城市未来的核心地段,选择央企和当地领军企业合作,“非核心不投资”、“非鳌头不合作”已经成为香港置地严格遵循的开发原则,也是这一企业得以稳健前行百年的秘籍。在这一开发原则的指导下,香港置地对城市和地段的选择显得尤为谨慎和苛刻。

香港置地开拓内地业务已经20年有余,但其扩张速度并不快。然而,纵观其进入的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武汉等地,无一不是全国中心城市或区域中心门户城市。在香港置地看来,只有选择最核心的区域造城,才能更有利地打造全面的配套优势。

一向被业内认为保守、不敢冒险的香港置地已经在这个市场上持续经营了129年,这对一家企业而言,足以称得上高龄,但对香港置地来说,他们所期待的,是下一个百年。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