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吃鸡”和“农药”围困一切!…… – 分享日记

谈“吃鸡”和“农药”围困一切!……

8岁之前,除了去过一次百里之外的市区,我从未远离过村庄。即便后来到省会上大学,我也一直认定我是一朵蒲公英,纵然在空中飞翔一圈,依然会在泥土中扎根。大学毕业后,我毅然回到区里的中学教书,总觉得将会这样过一辈子。没想到后来竟一路辗转,到两千多里之外的江西工作。

每一次春节返乡,都不亚于一次朝圣之旅。除了感受亲情、追怀旧事,我还流连于寻常巷陌,爱倾听家长里短,每每久久伫立在空旷的田野,总忍不住将思绪付诸笔端。涛沟桥,这个在当地略有名气的小小村落,一次次出现在我的诗歌、散文中。近些年,过节回来后写一篇手记已成为惯例。我的见与闻、思与惘、爱与怅,都在这些零碎的文字中。

不懂“吃鸡”是“文盲”

因抗战闻名的台儿庄,早在1962年便设区。可除了一座小城,其余的地方都是典型的鲁南乡村。近几年返乡过春节,最让我由衷感慨的,就是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大学校园,我领略过网络科技风起云涌的浪潮。十多年后,在鲁南这些稍显落后的乡村,我更容易感受到网络对生活的逐步渗透。村里的麦场、菜地已经消失,开起了综合超市,村民学会了网上购物,开始使用支付宝和微信。

不过,当各式各样的APP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充实着生活,人们在享受着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苦恼。今年春节,这种体会尤为强烈。

出了枣庄站,上了BRT,接近两个小时的车程里,我身侧坐着的小伙子一直抱着手机在喊打喊杀,自始至终没有抬过一次头。他不出意外地坐过了站,抱怨了一声之后,又稳稳地端着手机,继续去打野、推塔。在游戏的胜负面前,快点回家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刚回到家中,屁股还没碰到板凳,在外工作的堂弟、刚上大学的堂妹、十一岁和六岁的两个侄子就纷纷问我:“吃鸡吗?”还好我知道“吃鸡”是一类游戏的代称,没有去和他们探讨饲料鸡和小笨鸡口感的不同。不过当我回答“不会”的时候,还是立即被当作“文盲”对待。

表哥家的侄子刚刚读幼儿园大班,但是网龄已经有两年。他四岁时接触到《王者荣耀》,便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已经是个“吃鸡达人”,还收了姨妈和姨夫两个学生。弟弟家的侄子已经读小学,平日里只能观摩大人打打杀杀,放假了终于得到操练的机会。当他们兴致勃勃向我演示在游戏中大杀四方的时候,我既惊叹于他们小小年纪便拥有的娴熟操作,又毫无疑问地充满忧虑。

短短的几天假期里,我见识了手机游戏的巨大威力——除了睡觉,哪怕吃饭、上厕所、走路,村里的青少年手中也往往横着手机。聊起游戏,他们不由眉飞色舞;谈起别的,则表示兴趣缺缺,甚至压根就不答话。

碰到几个儿时的同学,问起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都热衷玩手机游戏。这些同学或者表示不用管,或者表示管了,但管不住——说不用管的,多数是在家中可以和子女共享游戏攻略的。

当我谈起“未来”两个字,他们往往自嘲且讽刺地一笑:“农村人谈什么未来,中学毕业出去打工就是了。再说,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你以为都和你一样能考上公务员吗?”于是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我曾真切感受的“网瘾”

我曾无比真切地感受过“网瘾”的可怕。

初入大学时,之前从没接触过网络的我,在第一次走入网吧后便被网络游戏深深吸引。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的业余时间和零花钱基本都耗费在网吧,满脑子想的全都是练级、装备和PK。

当时有一位舍友对我的这种行为尤为鄙视,曾怒斥我:“人怎么可以被游戏控制!”但没过多久,他不仅悄然加入熬夜泡网吧的大军,后来干脆买了台电脑放在宿舍。大家不由笑称:“你是没有被游戏控制,你是去控制游戏了!”

大学期间,痴迷网络游戏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位同学为了在《热血传奇》中当上沙巴克城主,硬生生在网吧住了一个月,最终染上疾病,但是在攻城战来临时,他依然坚持左手打吊瓶右手操作鼠标砍杀到了最后。另一位同学曾慨叹生活中杂事太多,并充满憧憬地表示:“若是让我毫无顾忌、痛痛快快地打上十年游戏,随后让我去死我都愿意。真羡慕网上报道的那个不需要睡眠的外国人,他玩什么游戏,等级都能最高。”后来,他花了很多钱雇人代练,每天晚上定时去网吧上线看看等级。我问他:“花钱请别人玩,你能获得什么?”他愉悦地笑了:“我追求的就是这种让别人苦苦追赶的感觉。”

当然,这些混迹在游戏等级榜前列的牛人在考场上便牛不起来了,不乏因为频频挂科而被劝退的。同专业的一位同学,非典封校期间也坚持天天翻院墙去上网,最终在大三下学期被劝退。一个农村孩子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大学,迎来的却是这种结果,我至今不敢想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稍感庆幸的是,相比网络游戏,我更喜爱读书和写作。当我意识到网瘾的可怕,我强迫自己转移了精力,过程确实很难,但最终戒掉了网瘾。大学毕业后,我忙于工作、学习和柴米油盐的生活,即使偶尔到游戏中娱乐片刻,却再也不会被游戏控制了。

因为这段经历,我能理解当下青少年痴迷的原因,所以才更忧心他们的前途。

可能是年龄摆在这里,可能是现实确实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吧。

记得当年红警95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个好姐妹天天在家里玩,每天上学交流乐趣,当红警2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个女生就开始背着家长去家附近的小电脑屋里去对抗,老板每次一见我们来都很热情,还特意给我们留机器。后来又开始玩星际争霸2,上学放学没白天没黑夜的聊,虫族,人族,神族,每天都聊的是这些。当war3出来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几个女孩子,而是跟全班,跟所有认识的人开始聊英雄,聊暗夜,聊不死族。我们在娱乐中快乐的享受和分享,但当我们进入大学时,WAR3变成了DOTA,我们开始排斥DOTA,后来出了魔兽世界,我们也开始排斥,原因很简单,毫无技术可言,荒废时间浪费精力。

事实证明了一件事,当年我们一起玩红警、星际、war3的朋友们,同学们,如今还有来往,而那些玩【单人英雄对抗】的都早已一波一波又一波……这足以证明控制全局性的游戏更有娱乐性,而单人控制类游戏更多的只是刺激。

我有个表弟,他起初跟我们一起玩war3的时候又听话又懂事,无论是让他写作业还是让他干什么,他总是可以对电脑说走就走。后来开始玩CS玩DOTA整个人就变了,只要有人打扰他他就会很愤怒,而玩完游戏又很正常,但他不知道他在游戏中有多凶,有多伤家人的心。

游戏,是人玩的,它是为了供人娱乐消遣,而非空虚时的依赖。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