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田底”猛于虎绝不是危言耸听!…… – 分享日记

说“田底”猛于虎绝不是危言耸听!……

笔者的老家在莆田秀屿区沿海的一个小山村里,贫穷和落后是这个村的唯一标记,今天也不例外。小时候记事起,尽管偏僻落后,但村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友爱。谁家运输车来了,大声招呼一下,村民们自动自发,带上门栓棍子去助力;谁家盖房子了,吆喝一声,不用工钱,邻里们绝不吝啬气力;农忙了,忙不过来,三五农妇一计量,忙前忙后;谁家孩子生病了,有自行车的自觉屁颠屁颠过去帮忙……

多么唯美、多么和谐的一个村子,可是2008年开始,这一切都变了味,以上和谐的场景几乎绝迹,兄弟祸起萧墙、村民互相刁难、妯娌大打出手。这一切的根源,要从农民脚底下这块赖以生存的土地说起。

笔者爷爷出生于民国,有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土地改革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其90年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除了继承他奶奶那一丁点的田地外,几乎没有自己的耕地,打孩提开始,就为地主家放牧、打短工。

那么“田底”,自然是针对“田面”的说法。在老家,“田面”指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土地改革后,某块土地的实际耕种者,“田底”指的是土地改革前的实际耕种者,在我们村,爷爷辈的除了继承其父辈或者祖父辈的土地,他们那一代基本不是“田底”的主人,田底的主人基本是清朝年间的。比如今天张三在耕种的某块田地,是李四祖父的祖父李元霸耕种过的,在我们老家就被称为“元霸底”,每块田地都被冠之以“**底”的名字,这些**,都是早已过世十几年的清朝人。听起来有点诡异惊悚,可“田底”在我们村,比“田面更有分量”,尽管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尽管最近一次的土地改革也过去了近三十年。

在我们村,随着人口的暴涨,宅基地日趋紧张,加上家家户户房子越盖越大。祖辈留下的宅基地,根本不够用,那么,以自己的田地换别人的田地,以金钱购买别人的田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不管是更换,还是购买,在我们村,“田面”你拿到手了,没用, 还得拿到“田底”,同时拥有“田面”“田底”使用权后,才能如愿去申请宅基地。

这给我们村的村民带来了沉痛的代价,可大家似乎都无能为力,无能为力到坐以待毙。

农村的朋友们,对于现阶段农村的土地买卖、土地转换、土地赠予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了解。可我们村,跟歌词中唱到的一样:我们不一样!

1.先说土地转换吧,周边的土地转换大抵是这样的,按照1:1的面积,在根据位置或者面积差弥补以额外的土地或者经济(金钱)。我们不是,我们村是:谁主张换地,谁就得大吐血。最早也是1:1转换,跟着就1:1.5(主张一方)、再下来就1:2。今天,被主张一方,1:3都敢叫出来,主张换地那一方,爱要不要;

2.这些年,上一辈渐渐年长,年轻一辈基本出外打工,土地开始渐渐荒芜,于是乎,哪怕主张换地的人家提出1:3换地的时候,被主张一方,也不见得心动,反倒是经济补贴(即用钱买),简单粗暴、屡见不鲜。现在,一平方的土地价格飙升到600元左右。一亩地,差不多是三十几万的价格,夸张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老家因高额聘礼而闻名天下的陋习了。可以想象,日趋缺乏宅基地的村民,今后将步履蹒跚、寸步难行;

3.离今天最近的一次田地划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小妹妹是1989年的,她也分到田地了,到今天,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

如果第一第二这两种现象,已经令人深恶痛绝,接下来我要揭露的现象,用诅咒来形容或许会贴切一丁点。这也是笔者瞻前顾后、彷徨良久后决定开贴揭露的骇人听闻却愈演愈烈的现象。大概是2008年前后开始,整个村大队,十几个小自然村,就隔壁村和我们村,两小自然村,开始兴起“田底”规矩。什么叫“田底”?

举个例子,张三要盖房子,需要取得王五的田地,正常的做法是以上列举的1和2两种做法,要么拿地去跟王五交换、要么金钱付出,二选一。我们村不一样!这不行,我们村讲“田底”,就是土改之前,比如王五的田地土改之前耕种的人是李四已经过世的曾祖父李元霸,对不起,张三和王五的交易只是第一步,张三还要参照和王五的交易方式,甚至比此前的交易更加苛刻,和“田底”的主人李四再来一次交易。一地两买,“田面”(即现在田地的拥有者)还有办法取得,“田底”简直要人命。

可能会有人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成立几十年了,为什么还会有“田底”这种迂腐可笑的现象存在?为什么这两个村庄的村民还认“田底”?“田底”可以算是敲诈行为,为什么没有人到法院去起诉?“田底”猛于虎,村民们不堪重负,难道没有流血事件的发生?

“田底”这一规矩,是我们前任村支书某某某立下的,该支书在任三十多年,其祖上拥有数量惊人的田地,他们村有不少地都是其祖父辈曾经耕种过的,虽然八几年土改之后,他们家已经只是拥有自己分到的田地使用权,但是,只要是其祖父耕种过的,每一块土地的交易,他都要干涉,要人家付出双倍的代价来换取。村民们敢怒不敢言,久而久之,我们村(也是在其治下)也跟着有样学样。

农民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能够任村支书的,不是财力雄厚,家族更是人多势众,村民自然明白“打不死蛇反被蛇咬”的道理。

还有就是从众心理,大家都这么做了,跟着做就是“王道”。可不是人人都经受得起“田面”和“田底”的双重折磨,于是乎,流血事件时有发生,可流血过后,“田底”更加根深蒂固、不可撼动。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