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宁愿将就也不分手!…… – 分享日记

为什么宁愿将就也不分手!……

“我和男朋友分手了。”这已经是我第 N 次听到 Genny 对我说这句话了。坐在餐桌对面的我不以为然,淡定地拿起水杯喝了口水,然后低头继续享用我的午餐。

Genny 和她的男朋友在一起 5 年了,他们高中时期开始谈恋爱,不过当 Genny 出国上大学后,两人的关系切换为了异国恋模式。

在我跟她认识的这两年里,她无数次的抱怨过她的“渣男男友”——

他不上进,整天与狐朋狗友们混日子;

他不成熟,早已成年的他还沉浸在网吧的游戏里;

他不忠诚,在社交软件里与不少妹子聊骚……

他一次次地伤害着 Genny,给在异国他乡独自生活的 Genny 带来了不少焦虑与伤痛。身边的朋友都劝 Genny 与他分手,结束这段痛苦不堪的感情。可是,每当 Genny 下定决心分手后,两人又能和好如初。

于是,两个人在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处于因为矛盾而争吵,随后 Genny 下定决心分手,但不久后又会和好这样的循环中。当 Genny 再一次的告诉我她要分手时,我以为这又是他们关系中新的一轮循环。

“这次是真的分了。” Genny 郑重地对无动于衷的我说道。

我抬起头,认真注视着她的双眼,问她“你确定?”

“我确定。因为我遇到了比他更好的人。” 她坚定的告诉我。

没错,Genny 找到了更好的伴侣,这次她是真的分手了。

随后我才得知,Genny 的新男友人不仅体贴又忠诚,更主要的是他就陪伴在 Genny 的身边,给予 Genny 了不少的安全感。而 Genny 也终于摆脱了从前的痛苦关系,将自己投身于现有的幸福中。正是因为遇到了新的伴侣,Genny 才意识到谁才是那个更适合自己的人。

说到亲密关系,这是一个永远都聊不完的话题。在面对感情的问题时没有根本的对错,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心理状态,以及对于亲密关系的要求和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段亲密关系中的旁观者,我们很多时候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决定与感受。想必在你的身边也遇到过像 Genny 一样宁愿与自己的伴侣将就也不会选择分手的人吧。

不过,他们的将就真的是因为爱吗?

还是因为不想面对分手后的孤单?

如果你对于他人或者对于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决定存有这样的困惑,我相信你能在今天的文章里找到相应的答案。

那么,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将会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理论来仔细分析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满意程度,以及决定亲密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不同于往常的理论叙述形式,今天我们将会以公式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简单直白。

公式一 结果 = 奖赏 – 代价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我们与他人的来往是由奖赏(我们所在关系中所获得正面的经历,以及任何让我们感到开心满意的事物)和代价(我们在关系中所得到具有惩罚性,不愉快的经历)来衡量的,而这两者对情侣间亲密关系的维持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将关系中的奖赏与代价总结之后,我们则会得出人际关系中的结果。

公式二 满意度 = 结果 – 比较水平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多多少少会对这段关系抱有一定的期待,或是觉得自己应当得到某种结果,这则被称之为“比较水平(Compatsion Level)”。那么,再根据这个比较水平去参照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结果时,我们就会清晰的看到自己对目前关系的满意程度。如果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获得的结果远远超出与自己的比较水平,那么这个人对目前的亲密关系是十分满意的。反之,如果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获得的结果低于自己的比较水平,那么这个人对目前的亲密关系是感到失望的。

公式三 依赖度= 结果 – 替代的比较水平

满意度虽然能够反应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幸福程度,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决定着亲密关系的未来走向,那就是“替代比较水平(Comparsion Level for Alternative)”。这一概念是指如果我们离开现有的亲密关系,选择我们所认为更好的伴侣或者情境所获的的结果。

因此,替代比较水平会直接决定我们对亲密关系的依赖程度。替代比较水平可以是潜在的亲密伴侣,或是离开现有伴侣后单身生活状态。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现在的亲密关系太过于痛苦,单身的状态会更好的时候,ta 就会有极大的可能会选择结束现有的亲密关系,那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替代比较水平是大于结果的。反之,如果面临相同的情境,一个人若是认为单身的状态会比现有的亲密关系更糟,那么即使亲密关系再痛苦,ta 也不会选择结束现有的亲密关系,因为结果是大于替代比较水平的。

四种亲密关系的基本走向

根据以上的几点,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推测出在不同情境下每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满意度,以及对关系的依赖程度。

结果>比较水平>替代比较水平= 稳定又幸福的亲密关系

在关系中的行为表现:对现有关系满意,并且会用心去维持。

举例:A 与 B 的亲密关系满足甚至是超越了 A 对于亲密关系的所有期待。并且 A 相信 B 是自己所遇到最合适的伴侣,没有人可以替代 B 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因此,A 会更用心的去维持自己与 B 的亲密关系,并不会关注身边潜在的替代伴侣。
比较水平>结果>替代比较水平= 稳定但不幸福的亲密关系

在关系中的行为表现:对现有关系不满意,但是勉强维持

举例:A 与 B 的亲密关系并不幸福,但若是离开亲密关系,A 不仅需要独立承担生活中的琐事,还会面对单身状态的孤独感。对于 A 来说,单身的生活是不如现有的亲密关系的,因此,即使这段感情再糟糕和让人痛苦不堪,A 不会选择离开。
替代比较水平>结果>比较水平= 不稳定但幸福的亲密关系

在关系中的行为表现:对现有关系满意,但倾向于离去

举例:A 和 B 的亲密关系很幸福,但自从 A 最近遇到了 C 之后,ta 发现 C 可能是更加适合自己的亲密伴侣。因此,即使 A 对于自己与 B 的现有关系很满意,ta 可能会想要追求更适合自己的亲密关系而选择离开 B。
比较水平>替代比较水平>结果

OR

替代比较水平>比较水平>结果 = 不稳定且不幸福的亲密关系

在关系中的行为表现:对现有关系不满意,将会离去

举例:A 与 B 的亲密关系并不幸福,A 认为离开 B 后自己会过的更好。因此,A 会义无反顾的选择离开。

满意度的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而现象有两种解释。

第一,人们在感情的初期为了取悦伴侣会尽力展现出自己美好的一面,从而拉高了伴侣对亲密关系的期待程度。例如,刚开始交往的女友会很贴心的为男友准备晚餐,男友对此表示很感动。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友可能会将女友的这种行为看做理所应当,并不再心存感激了。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所得到的结果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因为他对关系的期待度提高了,所以导致他对同样的行为的满意程度大幅度的下降。

第二种解释则是,当人们与自己的伴侣相处时间久后,会对伴侣越来越没有耐心,更容易向伴侣情绪化的发泄自己的不满。

在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邀请受试者分别与自己的伴侣和陌生人在实验室里一起解决一个问题。当受试者面对陌生人时,他们说话的语气会更礼貌,态度也更谦虚,会耐心的倾听他人所表达的观点。

可是,当受试者面对自己的伴侣时,他们的态度则会变得比较粗鲁,更没有耐心,会轻易打断伴侣的话语,甚至是直截了当的对伴侣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批判。随着伴侣间的相互了解,双方缺点的暴露,亲密关系将会面临更多的考验,因为最初爱情中的激情与美好已经开始慢慢消耗了。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们无疑会感到失望,毕竟我们的伴侣对我们没有原来那么好了,而这也相继会让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降低。一旦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降低,我们会对身边的替代比较水平开始敏感,仔细观察身边是否有能够替代现有关系的可能。由此,亲密关系开始亮起了红灯。

心理武器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对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和依赖度有一定的了解了。那么,处于不幸福的亲密关系中的你可能会问,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改变现状?对此,我们准备了以下心理武器:

前篇我们有提到,随着伴侣间的互相熟知与了解,双方对伴侣的耐心和态度会发生一定的转变。当伴侣之间发生争执时,无效的沟通方式不仅无法化解矛盾,反而会给感情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伴侣之间应当学会如何去有效的沟通,而这样的技巧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 第一人称陈述(I-Statement)

第一人称陈述是以“我”开头的句子来清晰地描述个人对一情境的情感反应。这样的陈述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的认清自身的感受与情绪,而不是将负面的情绪归咎于他人。这种陈述表达很重要,因为当情侣之间发生激烈的争吵时,他们很容易将负面的事物归咎给对方,使得对方的情绪也变得不好。

例如,在一方感到愤怒时,与其直接表达“你惹我生气了”,不如将话语转换为“我现在感到很生气”。当人们面对一件事物时,事物本身和个人主观的看法都是导致情绪反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时,我们应当直接告诉伴侣我们此时自身的情绪,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指控他们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导火索。

#2 行为描述(Behavior Description)

行为描述是指在面对不满时,具体详细地指出惹怒我们的特定行为。这样描述的目的是将重点放在具体行为上,不会牵扯到伴侣的人格与品质。

例如,当女友对男友乱丢袜子的行为感到很不满,生气时的她可能会直接冒出一句“你这个人好脏乱差!”。面对此指控的男友无疑的会感到愤怒,因为他的品格遭受到了批判,但让女友不满的只是他的特定行为而已。

所以,应用行为描述在表达不满时是非常必要的,而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行为不同于人格,是比较容易发生改变的,由此矛盾也相对容易化解。

#3 XYZ 陈述(XYZ Statement)

XYZ 陈述是将第一人称陈述和行为描述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式,格式则是“当你在 Y 情境下做出 X 行为时(行为描述),我感到 Z(第一人称陈述)”。

那么套用我们刚才的例子,当女友想要向男友表达不满时,她可以说“当你在房间里乱丢袜子时,我感到很心烦”。这样的陈述是不是对比之前的情绪化指控更具体,更讲道理一些呢?同样是在对一个行为表达不满,正确的陈述和沟通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伴侣更好的理解我们,同样也能让我们清晰的去识别自己的情绪。

#4 复述(Paraphasing)

复述是指在我们倾听完他人所说的话语后,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话语。这样做的好处是:

* 伴侣会得知我们在认真倾听

* 我们很难去打断伴侣所说的话,因为我们只有在倾听完伴侣所要表达的所有话后才能进行复述

* 我们给予了对方详细解释的机会

面对同一句话,表达者所传递的信息可能与倾听者接受到的信息是不一致的,而这也就是所谓的“说着无心,听着有意”。所以,在复述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急着直接跳入自己的结论,而是先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如果我们的理解与伴侣所表达的意图不符,伴侣在此时也能有一个进一步解释的机会。因此,复述可以有效避免矛盾和争吵的发生,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伴侣的表达。

#5 知觉检验(Perception Checking)

知觉检验是一个人们可以验证自己对于伴侣当下情绪的判断是否正确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对伴侣的情绪进行询问,而不是以自己对的伴侣情绪的感知作为结论。

例如,如果一方感到伴侣因为自己所说的话生气了,他则可以询问“你对我刚才所说的话感到生气吗?”,而不是直接假设或者认定伴侣是生气的。这种方法和复述一样,也可以有效避免争吵的发生,因为我们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清楚了解伴侣此时的情绪。

#6 暂停争吵,试图恢复冷静

即使我们上述的沟通技巧非常有效,我们也很难预料处于争吵中的伴侣是否能够应用这些技巧。当伴侣双方的情绪过于激动或是被激怒时,他们可能很难进行理性的思考,或者甚至想起任何有效的沟通技巧。

为了防止争吵进一步的发展,伴侣双方可以暂停现在的争吵,选择休息一段时间。在休息的这段时间内,双方都能够有一个整理思路,恢复冷静的机会。那么在下次沟通时,情况或许就会得到好转,因为人们在冷静的情况下会更倾向于使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如果,在尝试过所有沟通方式后,你对亲密关系还是感到不满,你可能需要仔细的思考一下自己现有的处境。认真的倾听自己的内心,然后问问自己——

“这一切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如果离开这段关系,我将会面对什么?”

“离开这段关系真的是最坏的结果吗?”

“单身后的孤独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我是否足够坚强去面对孤独呢?”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会呈现最真实的选择。人生无常,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过去,更没有办法预测未来,但是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珍惜和把握现有的时光与幸福。但愿每个人,都能够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