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宇宙的人—伽利略!…… – 分享日记

发现宇宙的人—伽利略!……

1597年,当开普勒写完了《宇宙的神秘》之后,他首先将此书赠给了他同在比萨大学读书的一位师兄——伽利略。

伽利略比开普勒大9岁(Galileo Galilei,1564-1642),之所以开普勒会赠书给他,是因为此时的伽利略已经誉满全校,在物理、数学和仪器发明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这个圈子里,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他在数学上的成就是最高的,假设有人想列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前三名中如果没有他,那一定是不科学的。我们了解阿基米德是因为中学课本中的“浮力”,据说当时制作皇冠的金匠经常偷工减料,皇帝为了检测皇冠中的黄金比例伤透了脑筋,所以请阿基米德给一个合适的方案。开始阿基米德苦思冥想,终不得其法,有次洗澡时,一屁股坐到水池里,水对屁股的浮力给了他灵感,于是他激动地跑到皇帝面前告诉他的新发现,直到讲完了才发现自己原来还光着腚……此外,在他发现杠杆原理之后,喊了句响了几千年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不过都和本文无关。

言归正传。当伽利略收到开普勒的赠书以后,很快就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吸引。他认为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才会让自己扬名立万,其他的科学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1609年开普勒发表著名的椭圆轨道的1年后,已经在佛罗伦萨安家的伽利略,无事在街上瞎溜达,此时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凹凸镜,而且荷兰人已经用此发明了望远镜。他觉得好玩,便买了带回家,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制成了一个望远镜。虽然望远镜并不是伽利略第一个发明的,而且他研究制作望远镜的初衷可能只是为了皇家们即将发动的战争进行的装备竞赛,但是他发明的伽利略式望远镜着实比荷兰人的清晰9倍,比肉眼清晰33倍,这个数据足以让他真正的观测到月球的表面了,于是他写信告诉开普勒这一好消息:

“月球的表面并不是完美的,那些阴影就像地球上的大山河流一样,只是没有水而已,圆圆的是陨石坑,月亮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正当人们争相谈论伽利略的神器工具时,他又发现了木星有4个卫星,发光的银河原来是由无数颗恒星组成的。他把这些消息都写信告诉开普勒,并骄傲的告诉他:“我想我已经观测到了土星运动的轨道了。”当时正在比萨研究土星的开普勒兴奋不已,他在回信中问能不能得到伽利略的望远镜时,伽利略的回答却像一个卖萌的小女孩:

1.我的望远镜已经进了某贵族的博物馆了;

2.我正在研究一些放大率更强的望远镜,并把它们送给我的朋友们。

现在已经无法肯定伽利略所说的朋友包不包括开普勒,也不能肯定他就算研制了新的望远镜真的会送人,但我们能仿佛完全看到伽利略狡黠的笑容,如果有人认为他有些小气或者傲慢,绝非空穴来风。

事情总有好的一面,开普勒自然不会认为伽利略的托辞是真的,所以他不会傻傻的等到长发及腰、天荒地老。开普勒对自己说“好吧,那我就研究一个望远镜”。于是诞生了另外一种望远镜。

人类也因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肉眼时代伴随着最后一位肉眼大师第谷.布拉赫一去不复返了。当时的人都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此后1到2年里,伽利略利用他的望远镜,不断发现新的东西:金星和月亮一样有圆缺盈亏;太阳黑子、太阳也自转,这些“缺陷”让人们不禁觉得原来“上帝制造”也是“劣质”产品。如果此时就为这些伟大的发现而庆祝,还是为时过早。福兮祸所依,疯狂的发现背后,还有更疯狂的天主教会。

和哥白尼一样,伽利略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当他用几块玻璃发现了“天外有天”让教会很不爽,同时也让自己身处险境,但是伽利略不打算放弃自己的想法,为了避免天主教会的干扰,他亲自跑到罗马去游说,因为伽利略名气很大,教皇对他本人以及他的发现都是持欢迎态度的,但是负责宣传教育的神父们不干了。可面对着铁一般的事实,神父们也无可奈何,只好对伽利略的推测和结论下手,他们让伽利略放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如果做不到,至少对地心说不要存在偏见。

伽利略与神父们冲突在于,伽利略认为天体的运行与《圣经》里的天堂是两码事,而教会则认为是一码事。除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教会可能是怕信徒们在这样浩淼的宇宙中找不到天堂的位置吧,实际上科学不断的发展,教徒一直都在忧心忡忡地寻找上帝的住址。

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时的教会也有一定的妥协,1616年,教会下达禁令,虽然容许伽利略的书中出现日心说,但是同时也一定要有地心说,而且作者本人的态度也要不偏不倚——这就是1616年禁令。

伽利略是倔强的也是聪明的,在自己被禁言的岁月,他于1630年完成了一本叫《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的书,在书中把自己置于事不干己的位置,然后用曲笔写为哥白尼体系辩护,对教皇和主教也有隐含嘲讽,就像《水浒传》一样似褒实贬。在伽利略5次到罗马乞求后,终于在1632年该书获得教会的出版许可。因为此书以对话的形式书写的,一改了科学家的口吻,所以普通人都可以愉快流畅的阅读,此书也风靡一时。

6个月后,教会终于意识到被骗,他们改口称伽利略违反了1616年的禁令,并以问题严重、亟待审查为由禁止再版再售,顺带一劳永逸地把伽利略也给判了个终身监禁。

就这样,伽利略被软禁在家里。他的晚年很是凄苦,不过多病缠身的他依然坚持写了本《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与数学证明对话集》。这部书稿1636年就已完成,由于教会禁止出版他的任何著作,他只好托一位威尼斯友人秘密携出国境,这本书的发表也彻底的改变了物理学。此是后话。

伽利略的一生是伟大的,同时也是高傲的。他自认为是一个时代的向导,所以对同行开普勒的理论尤其是椭圆轨道理论都不以为意,因为他的内心对古希腊的“完美的圆运动”情有独钟;此外,开普勒认为潮汐来自月球的“磁力”,而伽利略坚持认为是来自太阳的引力,且不论开普勒口中的“磁力”与伽利略笔下的“引力”有什么区别,只说如果伽利略是正确的话,那么一天内,某处潮汐只有一次,而事实是两次,尽管与事实向悖,他也不会低下高傲的头颅,因为他要急于向教会证明地球绕太阳转的。

伽利略曾意气风发,却又时运不济,最终只赢得身后之名。1642年1月8日,他与世长辞。据说在头天晚上,他走到阳台摸着自己心爱的望远镜,回顾一生,突发奇想:如果能到太阳上看看那该多好,那就能证明教父们是错误的;如果能到木星上那就更好了,他想在哪儿创造一个世外桃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第二天,他的随从发现他倒在阳台上,昏迷不醒。随从忙着找大夫,然而所有的大夫都因为伽利略是死囚而拒绝给他医治。下午,伽利略逝世,享年78岁。300多年后的1992年,梵蒂冈教廷终于对伽利略平反,并宣称300多年前是一个“善意的错误”。

想起他的朋友开普勒,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