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监管苦寻“中庸之道” 统一谈何容易······ 分享日记 fxplus.cn
《巴塞尔协议Ⅲ》签署后,世界银行监管进入一个新时代。但怎样让监管执行效用最大化?怎样在监管下保持市场所应有的活力?活跃于金融一线的高管却顾虑重重
监管变严大势所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特别顾问朱民指出,金融监管有三大柱子,第一柱子是以美元新法案为标准加强宏观管理;第二柱子是巴塞尔委员会提供的微观监管,主要强调流动性、资本充足率、逆周期等监管;第三柱子是G20下面的金融委员会,不断推行统一全球的监管标准。
“全面理解金融改革,得把国家层面上的立法、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和巴塞尔委员会监管几个基本的柱子以及第三条支柱推行全球统一标准和合作结合起来,有了这三条,我们才能比较全面看待金融监管和改革。”朱民表示。
“眼下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似乎已经过去,但是对于监管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制度涉及却正在进入高潮。”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认为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有两大必然趋势,“一方面,强化资本监管,这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一个核心;另一方面,对资本质量的监管要求将提高,进一步强调普通股和未分配利润在一级核心资本当中的主导地位。”
统一监管谈何容易
在金融监管改革力度加大之时,如何做到“监管不足”和“监管过度”之间的平衡,同样成为业界争论焦点。
李若谷认为,西方国家从危机前的放任自由的市场调节,发展到危机后连金融机构的规模、高管的收入都要监管的事无巨细,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抗风险能力从表面来看有所提高,但是美国金融机构的灵活性、竞争性、盈利性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和限制,而本来这些都是美国金融界最大的优势,如何在效率与规避风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不可能通过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找到答案。”
渣打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斯指出:“如果监管过度,可能会导致国家信贷不足。政府执行者必须意识到,可能下一次危机的原因会有所不同,可能是从一个最想不到的地方发生,大家都觉得这次危机可能是来自于对冲基金,但是我想说整个系统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整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政治家要有合适的激励,从而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全球统一监管的可行性也是值得商榷的关键问题。
“如何在监管上面进行国际合作,这才是各国监管当局面对复杂的问题,现在监管强调全球统一,而实际上全球的发展并不统一,发展的阶段也不统一,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和任务也不统一,如何把监管统一,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若谷表示。
“从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来看,跨境监管合作必将得到提高,面对金融高度国际化的现实,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建设,降低风险跨境,跨市场传递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界主流共识。要推动这项工作,建设日常监管合作机制应加速,原则上应以某一监管机构作为牵头机构,与国际监管联席会议为主流的平台,以联合检查和国际跨境定期磋商为具体行事来建立东道国和某国监管当局一个日常的监管合作的常态制度安排。”蒋定之指出。
中国金融切勿照搬
李若谷强调,中国金融界的问题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发展。
李籁斯认为,金融危机的教训是,国家经济要避免债台高筑,金融领域要有足够的流动性,政府政策中必须要有经济机制。
“中国能独善其身,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采取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改革战略。今后我们在推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要采取这样符合中国发展的循序渐进的做法,不管外界压力有多大,我们都要按自己的方针办事。”由此,李若谷指出,“一方面中国金融监管整体水平仍较低,对于国际上有利的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同时完善我们自己的制度,提升监管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各国金融市场环境有区别,因此监管理念和方法也要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