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同学聚会,还有必要去吗?…… – 分享日记

变味的同学聚会,还有必要去吗?……

变味的同学聚会,还有必要去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开始讨厌同学聚会,三五个知心朋友聊聊天可以,但是大聚会真的不想参加。

现在是过年,各种同学聚会都安排得满满地,对于很多人来说,去同学会,就是追忆青春、重温美好,见见想见的人。

然而,实际上,参加同学会的人,80%的人回来都表示:很后悔。

为什么?

因为好好的同学聚会,渐渐变成了吹牛、炫富大会。

著名主持人老梁,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毕业的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里,有的人走对路、努力了春风得意,有的人一直处在深处低谷,这其实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代表人生的必然成就。

但同学聚会,却会将曾在同一起跑线的人,拉到一起互相比较。

男同胞们,比事业发展,比职位高低,比年薪比房子;

女同胞们,就会比谁嫁得好,比谁的身材脸蛋儿保养的好,比谁家的孩子更出息。

一场好好的同学聚会,早已失去了最初的目的。

广西一待业女大学生,为了参加同学聚会,租了一辆奔驰,后来外出时遭遇台风暴雨,车辆被淹,被车主索赔20万,上了人民日报。

老友重逢,同学聚餐,本是一场叙旧、放松的场合。

但不知从何时起,拉关系、炫富、搞推销成了主流,好好的同学聚会,变成了拓展业务的场所与拼酒吹牛的聚会。

记得有一期《奇葩说》,马东问薛兆丰教授,如果你混的很好,你参加同学聚会吗?

薛兆丰说,不会。

马东问,为什么?

薛教授回答:因为时间成本太大。

说的直白一点,学经济的薛教授认为同学聚会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同学之间,相隔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渐行渐远的价值观。

在北上广深奋斗的同学,讲的新思想、新趋势,留在老家生活稳定的同学不感兴趣;而他们关心的小城八卦、人事往来,也引不起对方的好奇。

已婚的同学谈奶粉、婆媳、老公,单身的插不上话;单身的说职业规划、行业趣闻,对方也不愿听。

偶然遇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还要用自己的成见教训别人一番 :

你们买外国汽车的人,就是不爱国!

你们当医生的,就是给患者多开药,好给自己拿提成!

你们当老师的,家长的黑心钱没少收吧?

如果只是三观不合也就罢了,大不了避而不见,但那些八百年不见的老同学还会留给你比较尴尬的时刻:

老同学,帮我的孩子投一个票,帮我的朋友圈点一个赞。

老同学,你学中文的,帮我写一个文案呗。

老同学,你学会计的,帮我看看我的这个账怎么报。

你帮吧,他后面还有数不清的“义务劳动”安排给你,你不帮吧,他们会说:现在混得好了,就看不起我们这群老同学了。

所以,参加同学聚会有什么必要呢?

原来熟悉的同学,不会因为多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变得更熟;

原来没怎么联系的同学,也不会因为一场同学聚会,关系变得密切。

同学,就是代表曾经一起上过学的人仅此而已,它和友谊没有半点关系,那些你上学时候关系就不太好的人,难道就因为你们是同学就关系好了?

其实,人生在世,我们会经历很多个集体,读书时,遇到同学;工作了,组成同事;偶尔去旅个游,也会结识一些人,在一段时间内朝夕相处。

但这些集体,都和友谊无关。

真正和友谊相关的,是相似的三观链接。

他们是好久不见还会常常打电话联系,是遇到困惑能够相互交心,是聊到一个话题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说白了,你们成为好朋友不是因为是同学,而是有着相似的三观,即便你们不是同学,也会成为至交。

作者向小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所谓青春,就是一群人,陪你度过一生中最胸无大志,无欲无求的时光。

那个时候你们差别最小,但一出社会,立刻天翻地覆。

曾经,我们一起上课、放学、抄作业,勾肩搭背的打球,手拉手去食堂吃饭。

后来,毕业了,你爸是李刚,我爸是农民,我考了清华,你上了蓝翔,各自的人生早已走向不同的方向。

此时,如果大家还有交集,那么不妨偶尔小聚,如果已经是两条平行线,那么就这么静静的走下去,把那份珍贵的感情放到心底就好。

所以,留不住的同学情,就让它逝去吧。

昔日的同学啊,很高兴能遇见,也不遗憾再分开。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