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如何走向权力巅峰的?…… – 分享日记

慈禧是如何走向权力巅峰的?……

兰贵人是叶赫那拉氏慈禧入宫得到的第一个封号,即使她后来大权在握,不喜欢她的满人贵族,还是偷偷在背后叫她兰贵人。康有为流亡海外之后,说她不过是先帝一小妾,从这点上论,其实也不错。她不仅不是从大清门进来的皇后,甚至也不是一乘小轿从东华门进来的嫔妃,仅仅是个秀女,得从低级的贵人做起,虽说升得很快,但起点,就是个不起眼的贵人。只是,咸丰那么多女人,偏她一个肚子争气,生了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就凭这个,得以晋升懿贵妃,跟皇后,就差一级。至于太后这个名分,是咸丰死后,她母凭子贵得到的,还不得不委屈在钮钴禄氏的后面,做个西太后。此后,爱嚼舌头的满人,也喜欢在背后叫她“西边的”。

在祺祥政变发生之前,以权谋自许的肃顺,的的确确低估了他眼里的兰贵人,此人眼高于顶,满朝的满人亲贵,都不在他眼里,何况一个妇道人家。英法联军打进来,咸丰仓皇北顾,到了热河,热河行宫,什么准备都没有,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吃上肉,这懿贵妃,差一级,也只能委屈了。分配食物的大权,在肃顺手里,懿贵妃想要通融一下,竟然被绝然地挡了回去。因此,有的历史学家说,就这一事,肃顺就已经把叶赫那拉氏给得罪了。到后来各地的贡物慢慢上来,大家都能吃上肉了,肃顺早把这点小事忘了,可懿贵妃没忘。她这一辈子,最计较的事儿,就是她比钮钴禄氏矮半头。

爱记仇的叶赫那拉氏,偏偏长了一个对权力特别敏感的脑袋。几乎是无师自通地懂得如何利用她小皇帝母亲的地位做文章。如果没有她,钮钴禄氏打死也想不到要跟顾命八大臣较劲。然而,因为她的缘故,两宫太后,居然成为一个整体,手里把着六岁的小皇帝,处处跟肃顺他们为难。

到了这个份上,肃顺依然没有足够的警觉。大清从来没有女人干政的传统,恰是这个传统,误导了肃顺这个貌似很强的强人。更关键的是,肃顺也没看上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他完全不了解,跟英法议和之后,保全了北京留守部队的恭亲王,此时其实是朝廷中最有实力的人。跟着咸丰去热河那点禁卫军,跟恭亲王手里九门提督的几万人马,再加上驻京八旗相比,什么都不算。

咸丰死了,咸丰的宠臣,却还沉浸在昔日的牛逼哄哄里,殊不知他此前的所作所为,早就得罪他也作为一员的满人亲贵,恭亲王也在这不满的人里。他不知道修补跟奕訢的关系,也没有早点借皇帝之手,把奕訢的兵权解除,满以为只要自己还是辅政大臣,就一切尽在掌握中。

被肃顺忽视的奕訢,却被叶赫那拉氏注意到了。肃顺的傲慢,使得他全然没有注意这对叔嫂居然串联了起来。于是,护送宪法灵柩回京的肃顺,在回京的半道上,就被埋伏好的士兵给拿下。政变发生得如此轻易,如此顺手,让人震惊,那个精明强干的肃顺,此时才明白,他已经被兰贵人算计了。

出了大力的恭亲王奕訢,得到了议政王大臣,首席军机大臣以及后来领衔总理衙门的名头,几乎就是一个代理皇帝。而他自己,也觉得就是代理皇帝,根本没把西太后放在眼里。由于议和的缘故,第一个亲自跟洋人接触过的他,至少明白了一个道理,洋人得罪不起,大清或多或少,得跟洋人学点什么。所以,这个聪明的亲王,得到了一个开明的名声。此后进剿太平天国的战争得以顺利进行,跟洋人的关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功劳是要记在他的名下的。

但是,能干,开明,在权力场上,其实是不值钱的,不顶用的。事实证明,恭亲王奕訢,再一次犯了跟肃顺差不多的错误,低估了这位昔日的兰贵人。权欲满满的西太后,看准时机,轻而易举地把奕訢拿下,撤掉了他所有的职务。哪怕满朝文武都来求情,也没有用。因为,此时,她已经是没有临朝之名的临朝太后,手里有小皇帝在。她做的所有事情,都以皇帝之名,皇帝的命令,谁能抵挡呢?

待到降服了奕訢,她再恢复他的职务,只是,议政王的头衔没了。重新上岗的恭亲王,已经成了西太后的打工仔,不,打工仔的领班。

此后,变成大清事实上的统治者的兰贵人,对于国家该怎么治理,国家的方向如何,怎样处理跟西方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盆糨糊。但是,人家只有一点是精明透顶的,那就是玩弄权术,处理权力关系。无论发生什么风浪,西太后都能牢牢掌握住手中的权力,一直到死,都不撒手。亲生儿子不满二十岁死了,她安然度过危机,过继过来的儿子亲政,她依旧大权在握,甚至甲午的惨败,也没有改变这一点,连过继的儿子想借变法收回权力,也被她挡了回去,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跟西方决裂。当她发现真的惹不起西方的时候,马上就会降低身段几个档次,要多柔软有多柔软。以太后之尊,频繁请西方公使夫人吃饭,曲意讨好。管吃管喝,还管送礼。只要能保住权力,哪怕让她跟洋人叫爹,也是无所谓的。革命党人骂庚子之后的朝廷为洋人的朝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有道理的。

最后,昔日的兰贵人,功德圆满,一辈子过够了权力的瘾。如果不是民国时节被流氓军阀孙殿英贪图财宝,把她的坟给掘了,尸体拖出棺材,她这辈子,即使在死后,也是富贵满满,大清那么多的帝后,有谁的陪葬能比得上她呢?

看高阳写的晚清故事,很有滋味。作为大清世家子弟的高阳,对清朝有诸多的熟悉,也有诸多的怜惜,他非常希望是恭亲王能做皇帝,退而求其次,也希望恭亲王能制住那个昔日的兰贵人。可是,没有用,清朝就是这个命,命里注定,要落到一个迷恋权力的女人手里,最后烟消云散。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