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蠢故事…… – 分享日记

两个蠢故事……

第一个:铁棒磨针。

话说李白进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磨铁棒。李白问:“你在干嘛?”老太太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事实上,怎么可能呢?就从利用率上看,铁杵磨成针,是不是浪费了铁杵?在古代,凡属于金属类的东西都不便宜,如果典故属实,那位磨铁杵的阿婆,算得上有钱又有闲的人了。这人真是有钱没处花,竟然这样费精力费蛮力的用来磨! 另外,铁杵到底是什么东西?铁杵,舂米或捣衣的铁棒。这么一根大铁棒,就算卖废铁,也能换钱买回一大包针吧?还不如直接拿小铁钉来磨。另外,即使磨成了,也不知道针眼怎么打。如果现在穿越到当时的情境下,谁会选择用铁杵磨针?如果自己都不干,为什么要来蛊惑后来者?既然当时已经有针的概念出现,相信不会有人用铁杵磨针的。有人考察出这个故事是后来杜撰的,我想如果是李白看到这样的故事也无法理解吧。

很多的人认为,这个故事本来是为了表达意思,真假倒是其次。其实这个故事从论点到论据,都不值得推荐。就说论点,这个故事妄图教育孩子,持之以恒是可以成功的,岂不知李白的成功根本不是持之以恒,而是天纵英才,持之以恒的是贾岛,写诗都快写魔障了,一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诗歌远远没有李白成天吃喝玩乐写的好;没有1%的灵感,99%的汗水只能是一桶汗水。愚蠢到这种程度,简直让祖宗蒙羞,让子孙脸红。这个故事,居然还当作一个民族的励志典范。其实这个故事应该这样改编:

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一天他看到一位老奶奶在河边准备把一根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大笑:“这得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奶奶说:“一天不行,我就磨两天,两天不行就磨三天,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李白听了很惭愧,从此开始认真学习。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

不学习,将来就会像那个老奶奶一样蠢!

第二个: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豪言壮语的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

这个故事同样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山是有限的,人是无限的传下去,总有一天会把山移开的!巧合的是,在西方有一个《明罗移山》的寓言:

讲述了一个叫明罗的西方人和他的老婆住在山脚下,他对所居住的地方和自己的房子非常的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在房子的前面有一座大山,挡住了他们的阳光,让他们很不方便。

于是明罗就决定请教当地一些最聪明的人移开这座山,那些聪明人想了很多办法,但是这座山就是纹丝不动。最后一个聪明人说,“你和你的老婆把房子里的东西都收拾好,带在身上,然后向后退,一直退,一直退,直到离山很远的地方,然后把房子重新搭起来。”明罗照着聪明人的方法做了,果然阳光照进了他的屋子。

一个愚公移山,一和明罗移山,东西方两个相同的移山寓言故事,但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法。《寓公移山》由家长愚公说了算,这似乎从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家长象征着权威;《明罗移山》由智者说了算,或许西方也同样理所当然,智者象征着科学。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截然不同,《寓公移山》是移山,而《明罗移山》是搬家。到底是移山容易还是搬家容易,一目了然。把房子移走,现世就得安稳。子子孙孙不断挖山,子子孙孙都在吃苦,吃毫无必要的苦。房子修建的位置已错,岂能再错上加错。

再说,移山只是愚公个人的意志,而非他而子孙后代的意志。为什么他的后代一出世,就要背负着移山那么艰巨的任务?若他的后代根本不想去干,觉得这无所谓,便还会有人去谴责,说是违背先祖之命。可见,即便是愚公死后也会对后代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愚公,的确是很愚蠢的老公公,选择错了做法,不但害了自己一生,还把子孙后代的一生也毁了。愚公移山本身的寓意并不好。没有正确方向的坚持,是毫无价值的坚持,反而可能会带来灾难。如果一个人向自己的孩子讲故事,愚公移山和罗明移山中选择一个,会选择哪个呢?

当你接收这类故事的时候,也没有人引导你进一步去思考,这就是大家从小接受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一群不会思考,盲目从众的庸人。

这样的庸人,见到别人排队买冬虫夏草,你也去。你不会思考,你以为古人说的,肯定都是对的。

这样的庸人,见到别人熬中草药,喝马兜铃酸,你也喝。你不会思考,你以为14亿人都喝的,一定错不了。

多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大家还小的时候,就被禁锢得一干二净。

人一生可能会读很多书,问题是有很多书都是有毒的,那些写书的人要么自己思想有问题,要么就是居心叵测,最终的结果是让人变得愚蠢,祸害苍生。

有些人认为只要多读书充实自己,就一定很有成就,结果被那些愚蠢的知识骗了一辈子,成了白痴。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