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平:对风险要变“堵”为“导”······ 分享日记 fxplus.cn – 分享日记

杨一平:对风险要变“堵”为“导”······ 分享日记 fxplus.cn

古人治水一直有“堵”和“导”之争,最近发生的张卫星事件更是说明,对期货,特别是金融期货堵不是一个办法。

管理层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但对采取的办法主要是堵,如期货公司业务仅仅停留在经纪层面,不能开展自营和资产管理等;期货公司不能从事境外期货业务,对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期货业务迟迟不推等。

在资本逐利性面前,这些堵的办法往往效果很差。如期货公司不能做资产管理和自营,于是便成立投资公司或咨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不能按正常渠道从事境外期货品种,便采取更隐蔽办法进行境外期货业务,如在境外成立了一家类似投资公司等;在境内没有股指期货品种,那么就从事在新加坡和香港上市的中国指数品种。

这些堵的办法还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如通过境外公司从事境外期货业务,由于国内投资者对其交易规则和交易流程不熟悉,自身利益难以得到保护;通过境外进行期货交易,也对我国的资本流动管理带来了困难;大量资金流向国外从事以境内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业务,也有可能对国内尚没有上市的股指期货市场带来边缘化影响。

存在就是合理的,从资本逐利性和流动性的角度来讲,上述情况的发生也是在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结果。正由于有客户有资产管理的需求,才使期货公司有成立投资公司从事资产管理和自营的动力;正因为国内的期货市场规模较小,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才有人愿意冒风险从事境外期货业务;正因为国内没有股指期货品种为管理系统性风险,不得不到境外市场中去进行风险管理活动。

虽然管理层主观愿望很好,但客观效果却恰恰相反。张卫星事件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因此,堵不是一个办法,导才是真正出路。

目前,对股指期货的准备工作包括中金所、期货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内已十分充分,市场各方对股指期货的风险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市场条件也比较有利于股指期货的推出。若继续在这个问题上采取迟疑态度,其副作用将更加显现。一是境外将开发出更多的以境内股指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品种,这些品种的开发将导致更多的资金外流,造成我国外汇管理的被动局面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动荡:二是由于在境内没有系统性风险管理工具,国内市场动荡将进一步加剧;三是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从投机市场向投资市场的过渡;四是不利于管理层相关治理市场措施的实现和达标;五是不利于解决大小非问题对市场的冲击。股指期货和可交易债券(资讯,行情)一样,也是减缓大小非对市场冲击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