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看不对眼的官与吏…… – 分享日记

古代那些看不对眼的官与吏……

官吏,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词,但是事实上,官与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层。从古至今,官与吏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消失过。

朝廷任命方为官

老百姓常说“官字两张嘴,咋说咋有理”,其实古代皇帝对下属官僚的要求和期望都是非常高的。官僚对辖区的治理还不仅仅是简单的管理,“官”在古代时还有“师”的意思,肩负着教化、引导和管束百姓的重任,这从很多官职名称上,比如“州牧”、“巡抚”都可以看出来。因此绝对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当官的。

中国古代选拔官僚需要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尤其是科举考试,比现在的高考、公务员考试要难多了。

古代朝廷封的官只有九品十八级,最低一级就是从九品,再往下的就不能进入“国家公务员”系统了。而即使想要当最低一级的官,至少也要是举人出身,也就是说,你首先要以秀才身份在县市里考试,考分最高的一、二等秀才,才能赢得三年一次的省级考试的机会,只有在省试中再次名列前茅,才能得到举人的称谓。

如果运气不好,一个人很可能从十七八岁考到七八十岁,也还是个秀才。

不过,虽然想要当官真的很难,但是真正的高官大员往往也拥有着相当之大的实权,有时甚至能够影响皇帝的决策,即使是九品县令,也拥有一县的管辖权,也难怪人们明知要当官很难,却还是挤破头皮想要进入这个系统。

地位低下权力大的吏

和大权在握的“官”相比,吏的地位可是要低得多了。

如果将国君与臣子比做夫与妻,那么吏则是地位卑贱的妾了。官根本看不起吏,在他们眼中,吏就是“狗奴才”,与妓女、乞丐、戏子等社会最底层并无差别。而且在明朝以前,吏的子孙后代甚至不被允许参加科考,也就是说祖上为吏者,子孙都不得为官!从这一点上说,即使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也要比吏的地位高上一些。

吏这个行业中最典型的职业莫过于“衙役”了。很多平民老百姓看着衙役借着官府的名义狐假虎威,很是风光,甚至私底下也会称这些衙役为“老爷”。

但是事实上“役”或“差”本身就有被奴役与被支配的意思,他们在面对真正的官时,往往要自称“奴才”,接受官的差遣,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只能被动地服从安排。吏在早期往往是由奴隶担任,因此在一些古书里,干脆直接用奴隶的“隶”字来指代那些衙役。

可以说,官是吏的上级,官拥有对吏的指挥权,吏要听从官的命令,替官办事。那么是不是官一定就能死死地将吏压制住,吏对官只能言听计从呢?虽然理论上似乎本应如此,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并非这样。

官虽然是发布命令的人,但真正执行命令、与老百姓打交道的人还是吏,因此吏可以说是官与百姓接触的通道。吏在执行命令时完全可以阳奉阴违,因此在很多事情上,吏的实际权力往往很大,甚至可以制约、压制自己的“领导”。和官僚看不起胥吏一样,胥吏看官僚也很不顺眼。

一方面,他们鄙视那些由于出身好、轻轻松松就混了一官半职的“官二代”;另一方面,他们又嫉妒那些有才华、通过科举一步登天的平民官员,因此他们常常会在官员刚一上任的时候给他们“下绊子”,或者说“试试水”,看看能不能压制住新来的官儿,让自己可以骑在他的头上作威作福。

为官之道——三不欺

面对这些“吏”,官员是不是就无计可施呢?其实古人早就领悟到了应对之道了。《史记滑稽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这是什么典故呢?

子产这个人,是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当他刚到郑国出任国相时,郑国处于“上下不亲,父子不和”的混乱局面,他上任之后,事无巨细都要亲历亲为,而且能够做到明察秋毫,在他的治理之下,郑国变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像子产这样有大智慧的官员,胥吏根本没有可能欺骗他,因此谓之“民不能欺”,这里的“民”指的其实就是小吏,真正的“民”是没有可能“欺”官的。

与子产不同,子贱自身的能力可能并不是很强,但是他到单父为官之后,启用了大量的贤人帮助他治理这一地区,而他自己则一天到晚躲在房里弹琴,连公堂都不上。他的老师孔子评价他能够“求贤以自辅”,这样的官员全心全意地信任为自己办事的胥吏,因而胥吏们也不忍心欺骗他。

而西门豹可能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位了。他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邺令,刚一到任,他就了解到当地河水经常泛滥。

一些胥吏与巫婆神棍勾结,谎称为河伯找老婆,让百姓交出自己家的漂亮闺女来安抚河伯,并借机大肆敛财。西门豹大为震怒,他干脆当着几千百姓,直接将巫婆和她的三个弟子,外加一名胥吏统统扔进河中,使得“吏民大惊恐”,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供奉河伯的话题了。像西门豹这样的官员,胥吏根本不敢欺骗他。

我们可以将“不能欺、不忍欺、不敢欺”总结为“三不欺”。如果官员能够做到其中任意一点,那么他就不会被他手下的办事人员所欺了。

那么这三种为官之道哪种更高明呢?如果治理一个小地方,那么子产的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和西门豹的以威震慑都能奏效,但是如果想要治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子贱的方法无疑更有优势,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只有懂得放权,知人善任,才是正确的选择。

现代社会其实与古代也没有什么差别,总是有些官员埋怨自己手下的人员办事不力、欺上瞒下,导致自己的政绩上不去,但是他们忘记了自己并没有遵循正确的为官之道。官与吏或许天生就看不对眼,但是只有官与吏默契配合,亲密无间,国家政治才会越来越昌明。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