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善的人的几大特征…… – 分享日记

伪善的人的几大特征……

网络短视频平台中,很多人为了博更多的关注,就打那种假慈悲牌,比如预先刻意设计,出人意料地寻个时机买瓶水塞给路边的乞丐或是清洁工,有更虚伪的,直接叫孩子去做这一切,他在后面用手机拍下来。最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种假戏还有极大的市场,发到网上居然也能引得好多人来围观,他们一道起个哄,发声叹,或点个赞,——有的点赞了还不够,还要给导这出戏的导演赔上几句阿谀奉承的献词,以显他的道德趋向也不低。

你要是真有那种心,平时不作恶,平时处世,做事时多发点真的诚意,平时行为上文明些,外出不乱丢垃圾,不乱吐痰……这些细节上做正了,那就是对乞丐和清洁工最大的尊敬。倘若把自己的虚荣建立在蔑视别人的人格上,这不仅没有积善,相反,还是在造更大的恶。

《聊斋志异》里有句话说得很平实,却直击要害: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善,甲骨文中由“羊”(同“祥”)和“目”组成,有“眼神安祥温和”之义,类似于如今的“面善”,“慈眉善目”。金文和篆文中,“善”变成了由“羊”(同“祥”)和两个“言”组成,有言语平和亲切,温良谦恭之义。后人的那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则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这两种含义的本质都没有离开一点,那就是善人,一定是活在他最真实,最本心的生命里,否则的话,眼神,语言,哪里能来什么安详,亲切?什么样的心性,才会生出什么样的外相。

再看恶,这个字从心,从亚。亚,位居次要的,第二位的,心,意愿,联合起来则表示非真实内心所愿的,不如本意的,逆心的,引申开即是做一些内心本无法接受的,反感的,心里感到憋闷,扭曲,或是被迫的事。《说文》中说“恶,过也”,言外之意就是“恶是一种很过的行为,它越过了自己的本心,本性,行的是非分之行”。《易·象传》中说“君子之遏恶扬善”,遏恶就是克制住心离分的那一面,扬善则是澄明心本真的那一面。

一个人没了恶,善自来。一个人没了善恶的概念,心如初清,也是善的回归。至于做一个本心澄明之人的好处,或是为什么要复归出人性里天然的善?其依据和理由,先人们早有总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出自《了凡四训》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出自《三国志》)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出自《法句经》)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出自《太上感应篇》首句)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出自《太上感应篇》末句)

……

真正的善,都不是刻意的,是一个人生命中天然即存的一种纯诚,这种东西一蒙蔽了,恶即生出,这种东西一明朗了,善即自显。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起了分别心,就不是本性天然的样子,就容易弄出善恶这种对立的概念出来,心之本体是没有这些概念区分的。天然无污染的孩子就绝不对不会刻意行善,行恶,相反,看到一样无污染的善人,他会自动视其为同类;看到苦难,他性子里也会有一种对苦难感同身受的恕悯心,那是不自觉而起的,是无需呼唤,自然而然就会出现的。所以孟子讲:“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水就下,是水的本性;善,本就是人的本性。

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则见闻,当时甚是欣慰:有一家企业,他们的文化和理念简单的很,就叫“不作恶”,他们的事业做得大,他们也多次在各类民调中被评为“员工最有幸福感”,“最受客户尊重”的企业。

……

善,从不在远方,它只在心的出发处。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