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市…… – 分享日记

鬼市……

古玩界一直都有“鬼市”的说法。夜半开市,天明即散,人们带着轻微的雀跃感,幻想着总能淘到点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之所以叫“鬼市”,其实是有缘由的:一是指集市有假东西,或者来路不明的东西(“闹鬼”);二是买卖通常发生在凌晨三四点钟,而且像鬼一样来无踪去无影。

原本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圈子,加上阴森可怖的名词,让“鬼市”变得愈发引人好奇。如果想成为这块地界上的大拿,成为古玩界的淘货老手,你可能需要先补补课,把干货小料揣在兜里,才有底气听行内人尊称一声“爷”。

一、

通常收藏古物的途径,无外乎古玩街,拍卖行和交易会。还有一个地方也是收藏家经常去的,那就是“鬼市”。

清代中晚后期,北京地区自发形成了多个“鬼市”。“鬼市”也叫夜间集市,夜半开市,热闹无比,买家打着灯笼来淘货,天明自行散去,行踪变幻莫测。

“鬼市”在清末时最为繁盛,许多纨绔子弟偷了家里的宝贝拿出来换钱,换的钱大多用于打牌撩妹耍酷炫耀。一些小贼也会浑水摸鱼,趁人多热闹卖点偷来的小货。

“鬼市”上经常听到有人被叫做“佛爷”、“倒爷”。此“佛爷”非彼“佛爷”,古玩界“佛爷”的说法源于北方,从“千手千眼佛”引申而来,有“偷”和“顺”的意思。偷盗古玩的人就是“佛爷”,至于“倒爷”就是倒卖古玩的人。

古玩界考的就是眼力,玩的就是心跳,没有打假一说。敢去鬼市淘货的,基本上是懂货的行家,哪怕卖货的人是小偷,八成也是懂得鉴定的门道。如果经常在鬼市上买卖假货,不光生意做不下去,还会成为他人眼中的笑料。

“鬼市”上还有一群人身份非常特别,比如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十三爷”什么的。古玩界不光考究眼力,更是家世背景的较量,淘货的人想要不被圈内人欺负,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假装家里人丁兴旺。

“十三爷”听起来像是全家排行第十三的孩子,这也是那个年代给自己壮胆撑腰,不怕被欺负的技巧之一。

二、

即便逛的是“鬼市”,人们也担心谈钱伤感情,凡事涉及金钱就俗气了。民国以前,来鬼市交易的买家卖家通常身着宽大袖管的长衫,交易价格通过藏在袖管中的指头比划,相互不将“钱”挂在嘴上。

这种交易方式后来慢慢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话语体系,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鬼市黑话”。比如说,鬼市上的“一块钱”在南方代表100元,在北方则代表10000元。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古玩界更是如此。逛鬼市的时候如果不懂点门道,估计永远没机会走进文玩这个圈子。事实上,鬼市还有很多规矩是坚决不能逾越的。

鬼市行规第一条:还价后不能反悔

看中的宝贝可以询价,也允许还价,不过一旦说出的价格被卖家同意,就必须成交,不能再次杀价。

鬼市行规第二条:货在谁手,谁才有购买的权利

宝贝在别人手中,其他人不能询价讲价,哪怕谈到一个合适的价格,你也没有付款的资格,对,就这么霸道,只要我不放手,你就没有机会买。

鬼市行规第三条:不打探东西的来源

卖家的货物来自哪里与你无关,这是人家的眼力和门道,东西你看得上就买走,看不上就走人,别让圈子里的人讨厌你,别让收藏的路子越走越窄。

鬼市行规第四条:货物成交不退货

鬼市不搞315,即使买到假货也只能自吞苦水,圈内都说不交点学费是玩不转的。如果买了真东西,回家想想觉得太贵了要退货,则更被人不耻。这种买定反悔的行为有一个特别好听的说法,叫做“拉屎”。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