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分享日记

只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新生

作者:戈麦

许多事物不能在时过境迁时回首追忆

它们被挽留,就像一种文明在风化的岩石上流下的沙土

那样严酷。我的生活也是这样

它曾沐浴在一种未知世界的诱惑中,充满辛酸与徒劳

当我在这里程的中途蓦然直面大海的责备

星宿骤亮而倾斜。我的天平荒凉而空虚

我倍感失望。这是我逝去了的二十三年美好的时光

它们簇集成一个灿烂的星系,从诞生到成长

许多事物还不曾梦见,许多事物还有待找寻

而许多事物我已寻到,却不能如愿以偿

至善需要耐心,旷远依赖于时间的丈量

但更来自于神启,不能够随心愿向往

我知道这种思想陈旧得有如高原上露天的煤藏

日晒风吹,已黯淡无光

但我如此珍惜,像珍惜一件过时的衣裳

不附和于时俗,不附和于同代人微薄的理想

我还将在这同样的宿命指引下耗尽不长的余生

同样的古城楼阁,同样的海角天涯

已经获取的荣誉不易丧失,未曾得到的幸福无缘分享

同样的屋宇,同样的烛光,同样一个写作者,写作直到天亮

我品尝过胜利的耻辱和争斗的荣耀

爱过一个鹿一样俊美的女人和一个病弱典雅的知识分子

我度过的是青春,我面对的是衰老

我考虑着玫瑰、云影和钟声,我的案头浮现异国的风光

一切还不能称其为教训,但其中的悔悟已经足够

今夜,疏星朗照,太白星横过中天

我,一个中原和北方的漂泊者,亨利·威廉斯,远东的戈麦

在这里,我摒弃了所有的痛苦和忧虑,写下我漫长而宁静的新的生活

切斯瓦夫·米沃什在《诗的见证》里说:“在我们的时代,我们老是听人说,诗歌是一份擦去原文后重写的羊皮纸文献,如果适当破译,将提供有关其时代的证词。”

如今,翻开戈麦的诗页,我们也能很容易看到那个时代下的年轻人所共有的情绪:对自我身份的寻求,面对世俗的“深渊”时所体现的承担、思索、挣扎。

“不愿好为人首,不愿寄人篱下。不愿做当代隐士,不愿随波逐流。”这是戈麦的自我陈述。

他珍视他的思想如同一件过时的衣裳,不附和时俗,不附和同代人微薄的理想。他的执着、愤怒、不甘也促成他最深切的孤独。

他坚信“要为生存而斗争/让青春战胜肉体,战胜死亡”,终有一天,“真相将大白于天下/辛酸所凝铸的汗水/将一一得到补偿。”

然而面对平庸的现实,他也曾退守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只想做一个圣书上的人,守望花园的人/一个寻常的人,幸福的人。”(《高处》)

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视诗歌为“一种内在的暴力,保护我们抵御外在的暴力”。

戈麦也把诗歌作为一项事业来完成。他的诗里,有笃定的劝诫,肆意张扬的青春气息,也有失意的彷徨,折射的是时代变迁下的个人选择,人生际遇。

波斯诗人峨谟伽耶姆曾写道:

不知为什么,亦不知来自何方, 就来到这世界,像水之不自主地流; 而且离开了这世界,不知向哪里去, 像风在原野,不自主地吹。

前路的茫然,生存境遇的窘迫,世界的荒谬感,时常使人陷入对自身存在的困惑中,甚至质问命运“为何远踞天空的暗处/精心构置着我们尘世的生活”。(戈麦《命运》)

《两地书》里,许广平请求先生指路,鲁迅却说“没有法子”,但他也说,遇上歧路,青年可以在路头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或者睡一觉,然后选一条可走的路径直走过去。

想要实现很远的梦想,一定会有许多的弯路要走,也会经历一次次的失望。人生也这样在不断的怀疑和抉择中,进行着自我定义,并赋予生命以意义。

诗人说,“许多事不能在时过境迁时回首追忆”,但追寻的路上,偶尔也可以驻足,回头看看身后的足印。但愿到那时,我们能够坦然以对,无所惭愧,亦无所悔恨。

如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那句宣言:“我的灵魂里没有一丝白发。”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