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大家具的出现,如何间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 – 分享日记

唐朝高大家具的出现,如何间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

饮食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国之精华,不同种类的菜系,不同口味的菜品,不同地方的特色都是能够一方文化的代表,不同的饮食方式也是如此。中华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所有人围在一起吃饭为团圆象征的。

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唐朝就是非常明显的证明,从分食走向合食,合食制成为了主流的饮食方式,也表现了唐代饮食文化的逐渐变迁。

1、 承继前朝分食制,符合饮食文化发展现状

在唐朝之前,合食虽然有所出现,但影响并不深远,也没有让合食制成为当时的主流饮食方式,其包含的文化深意也没有多少,所以作为一个新建立的王朝,饮食文化自然在承接着前朝的发展现状,那就是分食制。另外,分食制也有很适合封建王朝的文化寓意,更加适合唐代这个新朝的发展。

(1)分食制利于新朝确立正确的规矩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规矩是很重要的一环,立不好规矩,国家就会混乱,难以治理,除了要明文规定一些规矩,还要从潜移默化中去让百姓心中有这样一些规矩,不能强行灌入,所以饮食的方式就在间接的表现规矩,而分食制的饮食文化中也有了这样的成分。

分食制,简单来说,就是一人一份饭菜,吃多少要多少,虽然吃的饭菜是一样的,但是分开就意味着一种距离、一种规矩,百姓也都奉行着这样的饮食方式,这样一来,在潜移默化中,规矩意识就深入到了每个人的脑海中。

不管年轻或者年老,吃饭的方式都是这样,也就从上到下塑造了一种规矩意识,很符合一个新朝的发展需要,规矩立好了,社会秩序就比较稳定,国家也就不会混乱了,统治者的治理也就更加顺遂了。

分食制除了在吃饭分配上有规矩意识,餐具的使用也非常讲究,”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规矩也体现在方方正正的餐具上,如此一来,不仅将每个人的饭菜分开是一种规矩的渗透,还有餐具的形状也是一种规矩的渗透,真正将规矩印入百姓的心中。

分食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统治者在新朝的建立后完成了大体的规矩建立,帮助了统治者的治理,社会更加稳定,国家也就更加适应于百姓的休养生息,经济也就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国力不断壮大兴盛。

(2)分食制利于划分各种阶级层次

封建社会的载体是等级阶级意识,而分食制就很好地利用一点,那就分开用餐,就可以将每个人、每个阶层、每个等级的餐食固定好,营造一种明显划分开来的气氛,等级意识也就成为了每个人心目中一定会有的。

首先是男女要分食。因为中国的古代社会在本质上也就是一个男权社会,而男权社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男权高于一切,男性是最高等级的生物,女性的地位非常低,要不怎么会有男尊女卑的说法,并且这个思想也一直影响到现在。

那对唐朝来说,男女分开用餐,就是一种体现男性地位高的表现,不仅仅是男女有别,更是在抬高男性的同时,贬低女性,男女的等级意识也在分食制中完全体现出来了。

其次是君臣要分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中强调的就是君臣之间的等级意识。电视剧中《琅琊榜》中皇帝就在新年开始的时候给各个府邸赏菜,菜品不同,餐具也不同,在宫内的设宴也是如此。

皇帝吃的肯定跟大臣吃的不一样,所以这就是在强调等级意识,分食制很好完成了这一意识的表达。分食制作为一种饮食方式,其饮食文化非常大的影响到了王朝的统治。

新朝的建立就非常需要统治加以巩固,而分食制其中的规矩意识、等级文化很好的帮助了当时的统治者,所以在唐前期分食制仍然是主要的饮食方式。

2、 唐中期经济大发展,分食与合食相互融合

经过唐前期的休养生息,唐中期的经济发展迎来了大突破,经济实力逐年高速增长,工商业繁荣,少数民族也可以进入中原进行交易,而少数民族带来的合食制冲击了分食制,使得唐中期呈现一种分食与合食相互融合的局面。

(1)少数民族胡床传入,高大家具流入市场

唐朝中期的经济经过前面的休养生息,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少数民族也看到了唐王朝经济的空前繁荣,面对草原经济的欠缺,很多少数民族选择进入中原进行交易。

唐朝政府对少数民族也比较宽容,没有直接将少数民族给驱逐出去,反而做起了生意。少数民族开始和中原人做生意以后,将少数民族的特色产品带入中原,例如胡床等相对比较高大的家具,这些家具的出现也间接地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

而高大家具的出现,是如何改变人们饮食方式的呢?高大的家具比低矮的食案更阿基适合吃饭,并且相对来说,餐桌面积也比中原地区原有的用餐桌子大很多,可以支撑一家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很多百姓看到这样的桌子,好奇心居多,很少人尝试,但是尝试后,很多人都选择放弃分食制。而皇家在平常吃饭的时候也有用到,但是在宫宴的时候,仍然是选择分食制。

这个时期,合食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分食制也仍然存在。因为少数民族的加入,带有民族特色的家具传入中原。

分食制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仍然是主流地位,而合食制在高大家具的刺激下层出不穷,皇宫内也有所采纳,合食制也就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逐渐开始发展。

2)经济繁荣,百姓消费能力普遍偏高

因为唐朝中期的经济得到了非常充足的发展,所以百姓们的生活也非常好,消费能力也有所提高。百姓购买力提高了以后,对于家具也很很大的购买力,而胡床作为少数民族带来的新式家具,很多中原人也没有见过,对于它的好奇心会更重。

而消费能力的提高,就让很多人开始购买这种少数民族带来的高大家具进行尝试,因为这种高大家具的购买,饮食方式就有了部分的改变,合食制逐渐成为主流的饮食方式,但也仅限于非正式场合的需要,男女依然不可以在同一桌上吃饭。

唐朝中期经济的大发展,使得贸易发展很快,工商业也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地区,也将他们本民族的饮食文化带入,从而影响到了中原的饮食文化,合食制发展,与分食制发生融合。

3、 合食制趋于发展主流,适应时代情感需要

唐朝中期以后,经济逐渐高速发展,安史之乱后,百姓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家庭的团圆更加向往,分食制逐渐不能适应于当下百姓的心理需求,因而,合食制逐渐成为主流,更加能够适应时代情感的需要。

(1)合食更显亲密,表现王朝情感团结紧密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上,有过合食的图样,是夫妻二人之间一起吃饭一起饮酒,并且,在唐朝之前的合食记载,大多都是发生在亲密的人之间的。合食的这种象征,在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更加能感受到百姓间的不安。

而合食就能很好的将人们之间的联系加强,不仅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加强君主和百姓之间的联系,亲密的情感,让整个受到战火影响的王朝显得更加团结,王朝的统治也能够得以维系。

安史之乱是唐朝继开国之前战争后的最大破坏战争了,如果不能及时安抚百姓,抚慰受到创伤的心灵,王朝统治就难以继续,而合食制作为亲密的象征,作为团结的象征,符合王朝的需要,也符合百姓情感的需要,所以在后期合食制逐渐发展成为主流饮食方式。

(2)合食更显自由,表现百姓宣泄的情感情怀

分食制是将食物按量按阶级分别分给不同的人,分食制这样做的缺点就是不够自由,轻松,吃饭本来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但分食制就会让吃饭显得异常正式,情感不容易表露。

而合食制就是大家一起吃,有什么吃什么,没有疏离感,也更好的畅所欲言,百姓情感有了宣泄的地方,社会秩序就会更加稳定,有利于巩固唐王朝的后期动乱。

4、 结语

唐前期,为了巩固新生王朝的统治,分食制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既能树立规矩意识,又能巩固阶级基础,这样的饮食文化非常符合唐前期王朝的需要。唐中期,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繁荣,百姓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有所改善。

而少数民族在这时进入中原,高大家具的传入,开始改变分食制,合食制出现并发展;后期,安史之乱后,百姓渴望安定团团的生活。

合食制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文化,更多百姓选择合食制,而统治者为了加强团结,合食制也恰好能代表团结,进而在后期合食制成为主流的饮食文化。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