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中的萧皇后…… – 分享日记

传闻中的萧皇后……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于燕燕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这首《国风·邶风·燕燕》是我国有史可循以来最早的送别诗,大意是兄长在送别远嫁的妹妹。

在千年后的公元963年,有个名叫燕燕的姑娘要出嫁了。

那天,父母亲人一同送她坐上从宫里来的迎亲车辇,目送她离去。

与普通人家嫁女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哭泣,甚至眼中的期盼比不舍还要多些。

他们期盼这个即将入宫的女儿,能为家族带来新的荣耀。

事实正如他们所料,后来的绰临朝摄政,果真权倾朝野。她不仅带领家族成为本朝第一高门显贵,更带领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而她光彩熠熠的一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她就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燕燕。

世事无常,进宫为妃

萧燕燕是宰相萧思温和燕国长公主的第三女,生于953年。燕燕是她的小字,萧绰才是她的名字。

姐妹三人中,萧绰向来是最乖巧懂事、最出色的那个。

她自小就有着坚定不移的精神,不管是做什么事都务必做到最好。就连做洒扫这种小事也是如此。

一次她们三姐妹一起打扫屋子,两个姐姐都草草了事,只有她耐着性子做到最后。父亲知晓后道:“此女必成大事。”

萧思温早早为萧绰定了亲事,选中青年才俊韩德让作她未来的夫君。

转眼间大姐二姐陆续到了要出嫁的年纪。这是关乎家族未来的大事,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萧思温半点不敢马虎。

但是自开国太祖耶律阿保机去世后,他的三个嫡子及各自的后代多次展开血腥的皇位争夺战,几十年中皇位的更迭颇有些曲折。

若稍有不慎站错了队,便是阖家覆灭,因此萧思温在女婿的人选上很是纠结。

思量许久后,萧思温决定把长女和次女分别嫁到不同的皇家嫡系中,这样无论将来哪一支的人登基,都能保家族长盛不衰。

萧思温冷眼瞧着,未来的皇帝不是出自第二支嫡系,就是出自第三支。

于是他先把长女嫁给第二支的齐王耶律罨撒葛,又把次女嫁给第三支的赵王耶律喜隐。

而萧绰则在家等待着,只待到了婚期便嫁去韩家,从此远离皇权纷争,安安稳稳过这一生。

然而世事弄人。969年,辽穆宗带着萧思温等一众亲信上山围猎,意外驾崩,没有留下子嗣。

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当时萧思温的两个女婿都被穆宗流放了,他根本来不及通知他们回来登基。

权衡之下,当下对他最有利的选择是扶持第一支嫡系的耶律贤称帝。

在萧思温的帮助下,耶律贤很快登基。作为交换,他将萧绰迎入宫中,封为贵妃。

景宗默认,皇后摄政

萧绰入宫后,因过人的容貌深得辽景宗的宠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升为皇后。

成为皇后的萧绰总揽宫中诸事,她以德服人,所到之处皆是人心所向,后宫在她的治理下井井有条。

帝后恩爱,后宫自然风平浪静。但前朝却人心诡谲,暗流涌动。

一方面是内忧。耶律贤虽登基了,但另外两支嫡系的人一直虎视眈眈,伺机谋夺皇位的心思昭然若揭。

另一方面是外患。南方的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一心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眼看着就要发动战争。

内忧外患皆有,群狼环伺在侧。

此时的辽国需要一个年富力壮的君主,对内励精图治,对外积极应战。

可不巧的是,耶律贤算得上年富,却并不力壮。

他因小时候受到惊吓而患了“风症”,一发作便四肢抽搐,身体状况很差,根本无力应付朝堂上的明枪暗箭。

一筹莫展之际,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夫妻本是一体,她这样聪慧的女子,管得了后宫,应该也治得了前朝吧?

在辽景宗的默许下,萧绰开始参与朝政。为了维护自己的丈夫和儿女,二十岁的她鼓足勇气,站在了朝堂之上。

起初,众臣见皇帝无能,竟将年轻的皇后推到前头来,都不以为意,毕竟一个深宫妇人能有多大的本事?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萧绰毫无怯懦之色,她与大臣们针锋相对,在原则问题上分毫不让,令心怀不轨者不敢轻易作乱。

她仿佛是个天生的政治家,让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企图占便宜的、不怀好意的、心怀阴私的人全都服服帖帖。

从不屑一顾到让众人心服口服,不知在这个过程里她耗费了多少精力与心血?

她在闺中学的是琴棋书画,是如何做好世家公子的妻子。她没想过做皇后,更没想过有一天会站在国家至高的位置上发号施令。

但她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面对未知她不害怕,面对危险她不推脱,她坦然地接过重担,尽自己所能去解决每一个困难。

她用事实告诉所有人,自己没有辜负帝王的信任,更没有辜负命运给她的考验。

辅佐儿子,击退大宋

萧绰多年呕心沥血,得到了辽景宗更多的信任与肯定。公元976年,辽景宗下旨,称从今往后,皇后也可自称“朕”。

这对萧绰的付出,无疑是至高的肯定。

此刻在景宗的眼中,绰不仅是他相爱多年的妻子,辽国母仪天下的皇后,更是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

因此辽景宗毫不犹豫地把越来越多的权力送到萧绰手中,丝毫不担心她效仿武周。

萧绰也确实没有借机揽权,她不去趁机建立自己的势力,而把全部的自己奉献给了大辽。

979年,宋太宗率军二十万北伐,誓要夺回燕云十六州。萧绰临危不乱,统兵驭将,任用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等贤才,守住了国土。

982年,辽景宗和萧绰及他们的长子耶律隆绪外出游猎,不料景宗突然发病,当场死亡,死前留有遗命“军国大事听皇后命”。

在无尽的悲痛中,萧绰扶持年仅十二岁的长子仓促登基,史称辽圣宗。她则从皇后变成了太后。

但由于景宗驾崩突然,且圣宗不是在宫里登基的,窃谋皇位已久的诸王似乎看到了机会和希望,个个虎视眈眈。

危急时刻,是时任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亲率卫队赶来,护送母子二人回宫,这才免去一番动乱相争。

经此一役,韩德让成为萧绰母子的心腹,逐渐得到重用。

986年,宋太宗见辽国“主幼”,便再次北伐。但他忘了这个幼主的背后是他强悍的母亲。

萧绰披甲挂帅,带着辽圣宗御驾亲征,以非同一般的智慧和不顾一切的勇气赢得了战争。

997年,宋太宗去世,其子登基为宋真宗。宋真宗吸取教训,不肯轻易攻打辽国,决定先休养生息发展国力,以图后计。

敏锐的萧绰察觉了这一点。

1004年,她第二次御驾亲征,逼迫宋真宗签订“檀渊之盟”,约定大宋每年都要向辽国进献岁币。

这个女人以铁一样硬的手腕征服了整个辽国,用几次战争的胜利让诸臣工臣服,赢得了举国的人心。

中兴辽国,姐妹反目

韩德让是治世能臣,为了笼络住他,萧绰对韩德让说:“吾尝许嫁与你,尔今已寡居,愿谐 旧好,我之子即君之子,耶律家之事即君之事,全力辅佐我与幼主当国主政。

一句话让韩德让死心塌地辅佐他们母子几十年。

在韩德让等人的辅佐下,萧绰学着古往今来所有的贤明君主一样,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她规范法制,严厉惩治贪官污吏,禁止贵族随意杀害奴仆,允许犯人鸣冤以减少冤假错案。

她发展农业,轻徭薄赋,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给没有耕牛的人家配上耕牛,在荒年救济灾民。

她破除壁垒,大量提拔汉臣,不以出身选拔人才。还避免娘家人为高官,以防外戚乱政。

在她治下,辽国走进了自阿保机去世以来的第一个盛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全面发展,日益辉煌。

百姓安居乐业,百官兢兢业业,邻国不再来犯,这就是她交给命运的答卷。

但这盛世是有代价的,萧绰的两个姐姐,就是她付出的代价之一。

命运弄人,在三姐妹分别嫁入三支嫡系的那天,日后的反目就已经注定了。

景宗在世时,萧绰二姐的丈夫耶律喜隐多次谋反。

起初,萧绰看在姐姐的面子上小惩大诫,但耶律喜隐不知悔改,威胁到了社稷,萧绰忍无可忍最终将其诛杀。

失去丈夫的二姐把姐妹情谊抛在脑后,她一心复仇甚至要毒死萧绰,事情败露后也被处死。

走到这一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还有什么转圜的余地呢?萧绰别无选择。

大姐也是为了男人与萧绰决裂。在丈夫耶律罨撒葛病逝后,大姐为丈夫争来了皇太叔的名号。

但她仍不满足,竟受情人挑唆起兵谋反,妄图自立,最终兵败被诛。

虽然两个姐姐都是罪有应得,但每当想起父亲对家族兴盛的期盼,萧绰都始终觉得亏欠家人。

于是她立兄长萧隗因的女儿萧菩萨哥为皇后,将景宗长女秦晋国大长公主嫁给兄长萧继远。

一门中出了一位太后一位皇后一位驸马,萧绰家族成为当仁不让的当朝第一高门。

终此一生,命运不负

公元1009年,临朝四十一年的萧绰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死后举国哀痛。

回首过往,她辅佐丈夫十四年,辅佐儿子二十七年,把大半的人生都献给了国家。

她曾在刀光中扶持丈夫,曾在剑雨中庇护幼子,曾在危机时力挽狂澜,曾在战场上决胜千里。

作为回报,丈夫的爱重,儿子的孝心,臣工的忠诚……都是命运给她的礼物。世俗的幸福和作为政治家的成就,命运都给她了。

几十年呕心沥血成就了辽国中兴,家族繁盛,也成就了她文治武功的美名。

纵观辽国国祚二百余年,她当得起“不让须眉”,也当得起“雄才大略”。

她这一生不负自己,不负景宗,不负家族,不负辽国,不负命运。

所幸命运,亦没有辜负她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