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 – 分享日记

阴符经……

【阴符经】

《阴符经》全文四百四十八字,包罗广大,含意丰富。历代学者认为《阴符经》与儒道有密切关系,清朝名医徐大椿曾说:“阴符赞易之书也。”即《阴符经》是有助于对《周易》的理解,不只是前人所说的“赞易之书”,而是一把金钥匙。此经与易道广大处差不多,包含有极广极深的哲理,历代人们认为它“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按所需将其用于政治、军事、治国、修身、处世、养生及练功、练丹等等。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典范,是道学中一部重要典范。此书作者《阴符经》,据传是唐代道士李筌在河洛阳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所发现,成书年代不详,也有另一说法是后人依托黄帝之名所著。故名《黄帝阴符经》,《阴符经》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用)。以简练的文字,根据天道、物理等奇正反复、阴阳互变、动静互用的原则,来说明应用在人事上的原理,句句甘露,字字珠玑,示性命不死之方,开万世修真之路,大露天机。其言深奥,其理精微,凿开混沌,剖析鸿蒙,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为古今来修道真经。其言洞察精微,极天人之蕴奥。帝王得之以御世,兵家得之以制胜,术家得之以成变化,纵横家得之以股掌人群。 历代名家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及宋朝大儒朱熹对此均颇有深研集注。有将此书列入兵家类,也有列入道家类,历来对其注释有上百种之多,各言其是,从诸多名家之研,注释之多,可见其在中华文化上的重要性和影响之大。 《阴符经》所说虽属人道、天道之境界,但值得传颂,可作为修人道、成天道,入佛道之根基。

内外契合,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称阴符。心深微而无所不见,故能照自然之性。性惟深微而能照,其斯谓之“阴”。执自然之行以机。机变通而无所系,故能契自然之理。夫惟变通而能契,斯谓之“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机,而“阴符”之义尽矣。阴符经即神明暗运, 黙契造化之道, 人与天合, 一动一静, 皆合天机。人事必须暗合天机,不违自然之道,切应盗机,则能功成事遂。

《阴符经》共四百余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关系,《神仙抱 – 演道章》 。中篇主要内容是论述富国安民的道理,《富国安人- 演法章》。下篇主要内容是论兵法战术的,《强兵战胜 – 演术章》。此书大抵言天地阴阳运行变化,与人事之间有相生相克之辩证关系,蕴含无穷机变。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研究宇宙大自然变化规律,养心修身,谋事策略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上篇经文 天道与人事的关系】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上篇经文 真义解说】

1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此句是全经的总纲领,为底下论说之所依据。此经所说,止于天道,道法自然。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然其最要处,则在能观、能执。

观是以智慧观察,是观照实相之实智。观是观想,用心如镜、照住照见。一桩事情从每个角度去八面观察,才能真正明了事实真相。对一切人事物、对世出世法,用直觉、感应,不用心意识、思考,才是智慧照见。用智慧观察,才能一接触就明了,虽明了,但不起心动念。

天是指宇宙万有、森罗万象。自然界甚至整个宇宙。道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天之道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法则,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执是执掌、掌握、遵行。如果能观察天道运行的规律,并遵循天道之运行而修炼自身,一切修道的内容都可以包括在其中了,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道法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无为、自然”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积极的见微知着,事先准备,待时而动,恃机而发,乘势而作,顺应客观事物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从而做到有所作为,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

2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贼是残害、伤害、破坏力量、偷夺。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则可以趋吉避凶,一切顺利。

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这是大公无私、天下为公。天地之道,无吉无凶,无善无恶,吉凶善恶,在于人心。顺天行事,吉无不利。逆天行事,则生五种伤害 (顺天则昌,逆天则亡)。五贼虽天地之所有,然造天地者,亦此五者也。降而在人,则此心是也。能识其所以然,则可以施行于天地,而造化在我矣。故曰: 见之者昌。

五贼为 “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宇宙自然界,有这五种可能出现,对人戕害的状态。有害必有利,因此也存在着适应与运用,借势发展的机会。天有五贼中的“天有”,代表着一种必然趋势,是说必然存在着五种对人的戕害。 “见之者昌”,是讲人只要明白其中的原理,就可以避凶趋吉、见机行事。

1.)贼命:命在这里既指生命的机制,亦指生命的周期。意指万物之所以有生机或生命力,是因为道运转的作用,道通过万物,相食相养的食物链关系,来实现发展和归源,从而实现循环利用的关系。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生死是一个延续与转化的过程。生命的过程有限,生之威胁也是天害,即“贼命”。命有定数,总有不如意,难以完美。死则可以变革,改进,也即进化。

2.)贼物:意指异同,万物的差别性,正因为有区别,作用不同,才会交流,也才会产生利益。例如树上长的果子,并非你的劳动成果,你却采下来吃了,对果树来说这是贼物。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人心的欲望,随着外界的事物而生,也会随着外界事物而死。一切的原因,也就是说联系人心与外界的介质是眼睛。人的欲望是为了获取物质,而获取物质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可是往往在人们追求物欲的时候,却会迷失方向,用错力量。另者,人害物,物害人的例子。如开山造田,结果是水土流失、泥石流;围海造田,结果是港口淤塞,河道不畅,造成洪水泛滥。

3.)贼时:指阴阳循环不息、往复不绝,如天地四季循环,万物生住坏灭循环。用在社会上,则指兴衰更替,是有无相生的客观规律中,道的运转轨迹的体现,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的作用之外。

天有日、月、四季,天的运转就是有规律,守信用。时的功能是事物的发展必然有其时间性,如果拔苗助长,非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害。对事物发展,没有容心去等待发展时机,则有违天道。按时而动,依规律运作,则可以事半功倍。如果忽视四季交替的规律,进行农耕操作则会颗粒无收。 “时” 的另一层意思功效是守信用,天在运行时是有规律的,很准时。按照天理行事就是守时、守信用。

信用和过程时间等待是 “贼时” 的要点。对于个人来讲,包含着整个的人生发展过程,每一事物都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发展变化,想“一蹴而就、平步登天”,就有悖“时” 的定律,就有可能被“贼害”。如果 “守株待兔” 的等着 “天上掉下馅饼”,说是等 “时” 等 “运”,那也无异于等死! “时” 有时也包括更替、循环、周转,要明白 “时” 的机理,并按照时的规则来办事才不会被 “时” 所伤害。

4.)贼功:指公私或讲管理手段,天之至私,用之至公。阳光雨露,夫莫之令而自均,但具体到物种不同,天时、地利条件不同,道所付与的多少又不一样,因而同一种作物生长情况,也会各异,就是因为道的调节作用的结果。

贼功是贼恩。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天地不恩而大恩生,帮助人度过苦难,是正常的天理,施恩图报,反而会因此招来很多不良的后果。助人者,天自助之。在有危害时或处于危难时,才会感受到别人的帮助是恩惠。这是“恩生于害”的原理。 “害生于恩”,如果一个人将别人的帮助和施舍,当做是自己理所应当获得的权利时,则一旦有所给减少时,则大多数人会心生怨恨。一旦怨恨产生,则很难消除,此即所谓 “一斗米养一个恩人,一担米养一个仇人”。 “功高震主”就是 “因功生害” 的例子。如果自己不居功或者不认为自己对别人有恩,那么人在处理很多的人际关系上都会得心应手,可以避免因恩生害。

5. )贼神:客观世界有些危害,有时很难觉察、判断得到的,因此称为“贼神”。 “人知其神之神,而不知其神之不神也”。人们知道天理神奇的地方,却不知道看不出神奇之处的神奇。狂风暴雨、风调雨顺这些都是大自然神奇的地方,人们容易认识到。而 “盛极而衰、满则损、损有余补不足” 等等天理,却没有很多人可以认识到。

鬼谷子,认为人是天地交合而生,因此人也具有天地的特质。人之命来源于气,故命的长短在于气。统帅心气者为心,心有术则气一。如果能够心境平和,化合五气,则人的智慧会大增,可以感知别人的想法,可以知前尘后事。这就是神。就是知道 “盛极而衰、损有余补不足”。当自己处于顶峰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处事,不要让自己过于“盛”不要达至那马上要朝衰败转化的变质顶点。

贼神是指阴阳的本质,或内在属性,存在一切万物中,是背后起作用的本质原因,用在社会则指民心的向背问题,表现为消长,也就是小大。贼神一发生变化,意味着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如社会来讲就是改朝换代之时。贼命、贼物、贼时、贼功,所损害的只是一人一物之事,而贼神则是一个家、一个国、一个团体。

3.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心,指修练人的心。天,指身外的宇宙。所谓的五贼,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而人受五贼的影响,当要反夺五行造化,必须要有修行才行,虽然我们知道在于一心之运用,但是没经修练的心是起不了作用。而这心是空空洞洞,不执不失之道心。用这个心来反夺苍天之能源,就是体外之宇宙。由于色身是有限,而宇宙无限,因此要从宇宙之中施行夺取,才能获取无穷之造化。

天道的五贼顺逆生杀之机,小则在身内之心,大则布施于天地之间。善于用者,则能盗天地之气,夺阴阳之造化,就能长生久视。能觉悟体察五贼顺逆的是心。心,指修练人的心。天,指身外的宇宙。

4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手,手掌。身,身体。为求得宇宙总持之门,掌握在手,人必须能认清五贼,追根溯源,然后还归本来,自然成为造化主人。此时无穷宇宙,如同在我掌中;万物变化,亦好似生于自身。又手通心,亦指宇宙变化,自心了然可知。这等气魄。若非修道之士其谁人能之。

手,手掌。身,身体。无穷宇宙,如同在我手掌中;万物变化,就好像生于自身。因此要如何做,莫忘自心了然可知,故修道这也修心。

又可以说宇宙本源的道理,在于手,手又是拳,拳者权,因此能权者心,故手掌通于心,此心故为太极用之道,故打太极拳即是修道。太极拳所练之拳,为权,这个权乃心之所为,权衡阴阳,掌控五行,无不以一心惟宗。

太极拳亦是练心,此心即是太极。因此打拳上场必恭必敬,心中全然无一物,是故为无极而不动。心念忽动,太极而起,乃造化之因,所谓人未动而机先动,然后运天机之理,化拳法而出,顺应天理而行,运行身体姿势合乎道,修身以养命的理念。

因此练太极拳,先调身为入门,再者调息为次第,三者为调心,虽然练拳三者同时具有,但对初学者来说,是有次第作依循,三者同时鱼与熊掌难兼,反而使之扰乱,而心不能专也,有碍其修练,待拳法至高深时,就可以以心御使,掌控自身变化,那么自身身体变化,与宇宙运行之道,这大道相通,无用置疑。又可以说宇宙本源的道理,在于手,手又是拳,拳者权,因此能权者心,故手掌通于心,此心故为太极用之道,启不妙哉!故打太极拳即是修道。

而太极拳所练之拳,为权,这个权乃心之所为,权衡阴阳,掌控五行,无不以一心惟宗。所以说不是练拳而已,如同形意拳不只是练拳而是练「意」,太极拳亦是练「心」,此心即是太极。因此打拳上场必恭必敬,心中全然无一物,是故为无极而不动,因此道理,故不应有无极拳,然后惶惶然,心念忽动,太极而起,乃造化之因,所谓人未动而机先动,然后运天机之理,化拳法而出,顺应天理而行,运行身体姿势合乎道,修身以养命的理念。

5.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机,气运变化,时机。立,遵循,依照。吾人未出生之前,元神混沌之体,谓之天性,即天生具有之秉性;既生之后,变化成为后天气质的性,则称人心。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所以说天性既可化为人心,若要返归天性,吾人要明白中间的时机与变化点,遵循天道而行,除去人心的繁复。这就是老子谓之归根复命,回归大道。因此宇宙本性,即是人类的本性,人心变化莫测即是宇宙变化深不可测,确立了悟天道,人道也就确定了。

人的心是禀承于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随着的自然变化规律而变化着的,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们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天之所以能够动,地之所以静,这也是“机”在起作用。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人格高低,事业成败等等诸多方面。“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性,又按照自然客观规律成就事业,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6.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

意指人性不能违背自然之规律,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人若违背自然运行的规律,就会造成天地反复。

发:起始。杀:异变。机:事物的变化因由。易,变易,变化。龙蛇,此指水患地震。
天发杀机,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如星体移位,陨星坠落,气候反常,冬天变暖,久旱久涝,这样连星际都会脱离轨道陨落灾,难将至。

地发杀机,就是地震、海啸、山崩,连水中动物都会逃离爬上岸。,龙蛇不安其位,起于四野。人发杀机是讲人违背人性,用所有的武器进行相互残杀,就会造成地覆天翻,灾端横起,面目全非的场面。

7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若是人合天机同发,则万物将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定下来。因此人能合乎天道而行,则天人齐发力,则万种变化,可以定其基矣,以上虽然说是杀机,但生杀互为根,杀机即是生机。

天发杀机是自然杀机,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天气异常,山崩地裂,大水泛滥,虫灾旱灾。人发杀机是人为杀机,主要指人事祸乱:如坏人当道,好人受气,政治腐败,经济混乱。人的本性是和天性相通的,因此人在心理上保留着与天性相通的灵性。圣人总结出大自然的规律,尽量做到天人合一来安定社会,奠定基业。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长处,没有短处。

所谓伏藏,就是严守机密,大智若愚,唯有善于伏藏,方能用其巧,扬其威。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就是扬长避短的谋略艺术。所以处事就应该不动声色、深藏不露,使对手难测深浅,就可以发挥长处,藏匿短处了。伏藏是致胜的关键。

8.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

九窍者,耳二、目二、鼻孔二、口一,此为七窍,也叫“阳窍”,还有“阴窍”二(尿道、肛门),合称为“九窍”。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朵听到杂乱声音就会精力动摇,眼睛迷于浓艳色彩就会神光松弛,嘴巴不停多说就会内气散失,精、神、气一伤,就会心绪迷乱,九窍不通,邪不可拒。但是, 眼睛总是要看,耳朵就是要听的,口是一定要讲话的,它们不可能绝对静止,只在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人才能静观自然,心归淡泊,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

九窍之用,三要为机。三要者,机、情、性也。机之则无不安;情之则无不邪;性之则无不正。故圣人动以伏其情,静以常其性,乐以定其机。

性,指人心。邪,邪妄。三要,指耳、目、口三宝。修练之人,要在杀机中反夺生机之妙,必须人天合发机,亦即人性合乎天性。但是人性有巧慧有笨拙,但都不要显现出来,务使能藏伏,这才合乎天性之隐匿,故说是韬光养晦之用。而伏藏之道理,在于九窍(即耳、目、口、鼻、脐、外肾、谷道。)九窍皆邪妄出入之门户,能招惹邪恶是非,而关键更在于耳、目、口三者,这三者是最重要的。耳能听,目能视,口能说,它们可以动也可以静。因为精通于耳,气通于口,神通于目,动则外漏,静则内藏,使动化为静,则三要皆成为三宝矣。

9.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奸:喻人的情妄与机智。国:喻人身。溃:破散,败亡。五行相生相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滥;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

火生于木,木生火后,木又被火焚烬。七情六欲的兴作,心地的知觉,九窍的感应,皆依于身内的一点真性。人因贪妄世情过甚,其清静圆明的性体,又被七情六欲掩盖。既此,涤洗七情、妄行,返情归性,身命方可坚固。国除奸妄,国政才能安宁。

睿通渊微,恬淡世情,看破红尘,视功名利禄皆为幻影,故远声色,去货利,“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塞兑闭门,含养天真,除情遣欲,返情归性,修性炼命,与道合真。如此知之修炼者,方可谓之圣人。

所以《阴符经》讲到人应该合乎自然五行规律,要修炼,精通动静与伏藏之术。研究事物内部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智慧来防微杜渐,以法制严加限制。这样的统治者,才是真正“天人合一”的的圣人。

【中篇经文 富国安民的道理】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中篇经文 真义解说】

1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生万物,又使万物走向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之道理。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有生到死往复循环的道理,从个体生命来看没有一个不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这就是天生天杀。但是从整个物种来说,那还是往复循环的发展,人通过生命繁衍,一代一代的发展,大地在冬天的休眠中,带入来年春天的勃勃生机。人没有夜晚的休息,细胞的死亡和成长过程,就没有来日的精力旺盛。所以事物都是在生死往复循环中发展,我们必须明白这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是道之理也。

2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

天覆地载,万物潜生,冲炁暗滋,故曰盗也。盗这里指摄取、残害、利用、破坏等意思。天地生成万物,万物不知又在天地的运化之中,由少至壮,由壮以至于雕零而枯死,最后终归于虚无。这是天地盗走了万物的生机。

天地万物胎卵湿化,百谷草木,从无形至于有形,潜生覆育以成其体,如行窃盗,不觉不知。天地亦潜与其炁应用无穷;万物私纳其覆育,各获其安。故曰:天地,万物之盗。

天地精华被万物摄取,才会蓬勃生机;万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坏,人,过多利用万物,反而会被万物所残害,这三种盗用关系应该把握得适宜,才能够使三者相安。

天地以阴阳之气化为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万物以美恶之味飨人,人不知其盗。人以利害之谟制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三盗玄合于人心,三才静顺于天理。

人在天地之间,既有形体与性命,得五色、五声以快耳目,五谷、五味以养其体肤,得货财以富其家室,这是人盗了万物之精而得生息。

人因求生之厚,“恋香味色声而独法,贪嗔嫉妒,恶口妄言,杀盗邪淫”,贪名逐利,终身苦役,祸患赘羸,以至轻易丧命。这又是万物盗去了人的生命。

天地、人与万物三者互为资用,互为籍利。相宜平衡者,能相生相养,相辅相成,不相宜者,则相杀相害,相制相伏。

3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所以说: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就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

“时”者,时机也,“百骸”指身体;“理”就是调理、健康的意思;“机”者规律也。这里讲了二层意思,一是讲人的合理饮食规律。万物都有个成熟的时机,熟而食之对身体有利。二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律。机就是规律,动其机就是人要合乎大自然客观规律,使大自然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够达到万化安。一切兴作动止仍要符合天道的造化之机。天有生杀之理,道有造化之机,天地、人、万物三者,必顺理而随运化之机。

4.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一般人看见神奇的事物认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并不神奇,而其实却是令人高深莫测,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神是“上天垂相”。所谓上天垂相,就指现代所说的自然现象。超绝于人者曰神,德之极高者曰神,知道宇宙变化的圣人曰神。“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谓之神”。有些平淡无奇,屡见不鲜的事往往包涵着无数的神奇,关键在于人们认识和探求。

5.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人们对每一年的日数,月数按照自然规律来确定数字,大月、小月有明确规定;人们按照这样的原理来生存、劳作。探求天地奥秘的圣人产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现。

睿通渊微,深知日、月运度之数、明晓万物情理的圣人,度其时令之数,量其事物之大小而建功立业。自然而然,不假造作,至简至易,神妙莫测,故称“神明出焉。”

6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契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为天下人们的感官所察见,察知。君子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亲身实践,而小人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盗机”就是前面讲的“三盗”即“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这三者关系是潜伏的契机,一般人是很难发现,而且也很难理解。君子明白这种契机是自然规律,就需要好好把握,在实践中去体味,去正确把握,这就是智谋韬略。而小人呢?为把这种暂时的契机,通过权力去占为私利,滥用无度,最终会因私欲的膨胀而葬送了自身。

【下篇经文 论兵法战术】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制乐性馀,制静性廉。天之制私,用之制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沈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制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下篇经文 真义解说】

1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瞽:无目曰瞽。利:指快利耳目,牵引神心的声色名利等。源:根,因由。 三反:是指眼(收视)、耳(返听)、口(希言)。三返昼夜者,时时更加详审。

瞽听聋视,用志不分也。一个人如果有了某种缺陷,在身体别的部分就产生代替弥补的机能。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别锐利。这是因为他们少受外界干扰,身心专注一事的结果。一个人如果少受到外界干扰,静心专注于一事的结果。因此对任何事情才能够考虑周密,也有增长智慧,对任何事情能够看得清楚明了、考虑周详,才能够深入探究其无穷奥妙。更上一层,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烦恼越少,心越清净,智慧德能越增长,六根互用,任何一根都可以兼备其他五根的效用。

2.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断绝所有对任何利益的希冀期待(绝利),很简单、很单纯的专心致力在某有发展性的事物(一源)上,你的用功可以得到十倍的效果。在《六韬兵法》里太公一再强调的有四个进攻战术的重要原则,可以简括为“一、活、疾、烈” 四项。 “一”有 “统一、齐一和专一” 三种意义。统一是讲兵力不分散;齐一是讲一次发挥全体的战力;专一是讲集中兵力专攻一个目标。“活”是活泼,灵活机动,随时变化运用。“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见利不失,遇时不疑。” “疾”与“烈”是快速而猛烈。“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疾、烈”两个要则加上“一”,其实就是快、狠、准。

心中纳正,则耳目无邪,则身心不乱。身心不乱则精思,举事发机皆合于天道,比之凡情,十倍利益。

昼夜表明暗、正奇、实虚。兵法上实者虚之,是反了一反。虚者实之,则再反了一反,就是二反。再实者虚之,就是反了三反了。如果反了三次,就让人难猜多了。如果再能多反几次,就更难猜了。所谓三反,并不限于反三次,表笼统的多数。

断绝所有对任何利益的希冀期待(绝利),很简单、很单纯的专心致力在一件事物(一源)上,就可以得到十倍的效果。依此不断的昼夜重复用功,就能得到万倍的效果。
妄想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绝此利之一源,则万有皆空,目不外视,耳不狂闻,心神专一,诸虑俱息,胜于用师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诚去妄,朝乾夕惕,昼夜殷勤,十二时中,专心致志,精义入神,无有间断,渐归于制善无恶之地,胜于用师之功万倍。

目能视者,形与色也。耳能闻者,音与声也。目张则视驰,引神则凝于一方,耳闻则精散,导意偏注于一隅。既此,瞑目不视,其神自然归原。塞耳不听,其意自然返本。这都是初步练禅定的功夫,更上一层,则应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3.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心:指人心。目:指眼睛。人生之初,心本虚空,渐为外物所扰,因而产生各种念想,损人心性,损尽则死。修道下手,还虚第一,盖 “魔由心生,境由心造”,心若不虚,反而自惹魔障,坏我功修。故须收心离境,聚性止念。其机在目,神生于心,发于二目,乃丹动之枢机。内视、采药、烹炼、养胎及制出神等等,均以目为机。

心之所动,欲贪物景,不知不觉,又被物景盗入死地。然则心之有此动机者,是因眼目能视之故,目开心动,心动神驰,追逐物景,迷于世情,纷扰灵根,不能常清常静。欲修大道者,首先戒慎,目不妄视,冥目净心。目者,一身之户牖,三要之最先,其官司视。心灵寓之则能见,见则爱,爱则欲得。私欲一萌,流而不反,故心丧于物也。《老子》曰: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非不视也,但不见有可欲者耳。

人接触事物的第一信号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说一个人的眼睛对人的生死奥秘起到了重要作用。《阴符经》就提出了“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的道理,一个人的心念起灭也是对物欲的追求多少而决定,而一个人的事业得失成败奥秘在于你的一双眼睛。所以修道者就要清心寡欲,身外之物不可多求。心有物造,目观心动,只有寡欲,才能心目机合,达到处理事物完善。

4.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指天道。天没有主观心施恩于万物 (三轮体空),天给万物以空气、阳光、雨露,万物感受到莫大的恩惠。就像春天来了,一阵迅雷烈风,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天之气鼓而成雷,嘘而成风,迅雷震之而万物发生,烈风吹之而万物荣旺。发生荣旺,万物皆蠢然无知,出于自然,此无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

5 .制乐性余,制静性廉。

余:往来自如,变动不拘,不留不滞,不染不着。廉:性体圆明,不染一尘,湛然清彻,廉明清洁。常人以为身得安逸,口得香味,形得美服,目得好色,耳得好音,富贵寿善者,是为制乐。有道者则认为,制乐是无为自然,坦荡平夷,性全圆明不亏,不妄劳心力,逍遥方外,“纵横自在无拘束,心不贪荣身不辱。闲唱壶中白雪歌,静调野外阳春曲。不贪不着,自在宽余。一个守静制极的人,一定是清静寡欲,廉明正直的。

制乐的人,心胸坦荡,性有余闲。制静的人,心性收敛,廉而不失。修炼的人悟到虚静之时,心清净无染,自性里的智慧德能,自然显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自在消遥,达到制乐制静的境界。此即老子所谓“致虚极,守静笃”。

6 .天之制私,用之至公。

天道自然规律也可以说是自私的,人为不可能刻意去改变它。自然之道根据物的不同特点使之成长发展,没有遗弃其中的任何一物,从运用角度看可以说是大公无私的。

天道默默,行于无象,运于无形,为物不贰,制私也;四时行,万物生,制公也。天无不覆,地无不载,雨露不偏施。天道默默,制私也;四时行焉,制公也。老子曰: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夫唯不争,故无尤。”

7 .禽之制在气。

禽:擒,意为俘获。箝制,致敌于死命。制:制裁、箝制,使其敌方失败,气:气势。人或动物所表现出来某种力量的趋势,也指士气。动物禽兽存在自然竞争的法则,以小胜大在于一鼓作气征服对方,玄龟食蟒,颤隼击鹄,黄腰啖虎,飞鼠断猿,蜍蛭哜鱼这些现像都存在。

老子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养生之术,全在擒纵与制服气,使气与元神合一,神不离气,气不离神,神气相守,合凝归一,长生之道自悟,金丹不炼自成。又如飞禽善于操持并能制气者,可以任意飞翔。常言道:“载舟覆舟皆是水,成圣成凡总由心。”均在于擒制之术。制服的诀窍在于气,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8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与死是互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这是宇宙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同样有恩害相生,若人害里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于害,若人恩里求害,得害而死,叫害生于恩。

9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常人,一般的人。我:指修道之人。天文地理,五行变化是自然规律。日、月、星、辰、风、云、雷、雨,是天之现象,故称“天文”。河海山川,金石草木,是地之着表,故称“地文”。天、地、人及万事万物,虽参差不等,其运化之道,是统归为一体,互感形成。

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拘泥于一隅,死守于一方,不通权达变者,故谓之“愚”。愚人见天有文,地有理,以为圣也,不知其所以圣。

星辰顺序,河海静默,山岳稳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时和岁稔,这是天地文理之顺。星辰失行,四时错乱,旱涝不均,河海不静,山崩地裂,草木不生,饥年荒岁,这是天地文理之逆。愚人认为天地文理的顺逆是天地造就,神圣注定的制理,不可改变,无法更移,故只能生恐惧之心。
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环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为圣矣。我以时之文,物之理,而知天地之所以圣。天文有时,地理有物,哲知也。此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制于通乎昼夜,而与造化同体,动静无违也。天地神道不可见,因物以见之,观于物之生死有时,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10.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虞,猜测。奇:是奇迹。期:期待。圣:指智慧超群的人。智慧超群的圣人是定静如愚,实不愚,圣道自然,不在奇。大智若愚的的慎行是修真的极好素质,大巧若拙的平常心是不奇之奇。观天之运四时,察地之化万物,无所不知,而蔽之以无知。知四时之行,知万物之生,皆自然也。

人以惊世骇俗为神圣,我以和光同尘为神圣。有些人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圣人,我就不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圣人;有些人以神奇、神异创造奇迹是圣人,我就不认为圣人是有神奇、神异的。

有些愚蠢的人认为圣人神奇多变,机智莫测,是令人感到惊奇,其实修道之人也是普通的人,只因为注重身心双修,以道修德,看上去愚愚笨笨,其实智慧超群,大智若愚。圣道自然在于守静,静制虚得用奇器为真功夫,动植生灵,皆为道侣。浮躁、欺诈、虚荣得一时之私利来看待圣人,或者以神奇、神异、矫强作用来看待圣道都是错误的。

智慧超群的圣人是定静如愚,实不愚,圣道自然,不在奇。大智若愚的的慎行是修真的极好素质,大巧若拙的平常心是不奇之奇。有些愚蠢的人认为圣人神奇多变,机智莫测,是令人感到惊奇,其实修道之人也是普通的人,只因为注重身心双修,以道修德,看上去愚愚笨笨,其实智慧超群,大智若愚。

11. 故曰:沈水入火,自取灭亡。

人之悭贪恩爱,如水渊也;酒色财气,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穷天地造化之道,不究圣功性命之学,自暴自弃,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沉于水渊而不知,入于火坑而不晓,自取灭亡,将谁咎乎?

那些认为追逐私利,放纵欲望,还以为这就是比别人高得多的圣人,这种看法是绝对错误的,实际上他们是给自己掘好了坟墓,有如沉溺在水中,投入于火海,也必然自取灭亡。

12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静:指安静,守静,以静应动。浸者,浸润,充满,浸润渐入之谓,亦自然之义。胜:胜利、主宰,这里指事物运动发展。

宇宙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以静应动,所以天地万物才能够蓬勃生长;天地万物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自然之道,道是高深莫测,寂然无声,就是制静,静是和谐之境界,由于它制静,所以无所不包。凡属有形有气的物质,都从此而诞生。

自性清净无为,真空妙有,能生万物。「静」生万物,「动」成变化之理,动静本是相对存在,动为阳、静为阴,阴阳相推,方见变化。「静」属自然之道,以生万物,「动」属变化之道,以见道之作用。静为体、动为用。

浸乃动之微,言天道运动,观察起来肉眼不能直接觉察,所谓「天地密移,畴觉之哉」。随不能直观感觉,但日月往来,阴阳推移,来体现天地之道「浸」的几微变化。即是法天则地创奇门,以体天地之道,以类万物之情。天地万物运动规律是浸透着,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事物都是正反、阴阳两面的对立统一运动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由于阴阳二气的推动,大自然变化才顺利啊。道运行于天地之间,形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整年间从没出现过平衡的现象,而是相互更替,相互为消长的发展。比如一年四季都是阴阳交替的过程。

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世随死。往来相接,闲不可省,畴觉之哉?凡一气不顿进,一形不顿亏;亦不觉其成,不觉其亏。亦如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态,亡日不异;皮肤爪发,随世随落,非婴孩时有停而不易也。闲不可觉,俟至后知。」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无形无名,自然制静之道。然静者动之基,静极而动,天地万物即于此而生焉。

惟其浸润自然,动不离静,静不离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阴阳胜。动为阳,静为阴,动极而静,静极而动,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推,四时成序,万物生成,或变或化,无不顺之,造物者岂有心于其间哉?盖以自然之道无形,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也。

13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违:违抗,改移。制:制订,采用。契:契合,规定。所以,深思熟虑的圣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抗,所以顺其自然,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懂得自然之道,与天地合德者。惟与天地合德,故不违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制变通,与天地同功用。他们懂得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只有很好的加以控制和利用,与天地同功用。叫借天地之力为我所用,与天地同功用。如《三国演义》火烧赤壁里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东风是不可能藉的,无非是诸葛亮知道自然之道,一年四季阴阳气候变化中,冬制前后三天必然有阳生,形成东风天气,这就是与自然合德者,对自然加以很好的控制和利用。

14 .制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平静就是事物恢复了本性,恢复本性才是事物的常态。达到守静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乐律和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静才能够深思熟虑,冷静考虑,冷静分析。律历:指乐律和历法。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只有静才能体悟天道,才能识别五贼,才能天人合发,才能反夺造化。一切修为,都是从静中自然生出,这是律历所不能规定的。达到守静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乐律和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15.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奇器者,圣智也。天垂象,圣人则之。推甲子,画八卦,考蓍龟,稽律历。则鬼神之情,阴阳之理昭著乎象,无不尽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转而用之。神出鬼人,万明一矣。

古人创造了奇门遁甲,推算出万物生长与万象纷呈的局面,在八卦甲子中又神秘地摆出神机妙算和伏藏的机道。并且用奇门遁甲中阴阳相胜之术不仅用于治国治军,还被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这八句,是奇门遁甲最早的记载,也是其总纲。奇门遁甲以易经八卦为基础,结合星相历法、天文地理、八门九星、阴阳五行、三奇六仪等要素,是我国预测学中集大成者、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奇门遁甲中将一切事物的成败归纳为五大因素,即天时、地利、人和、神助,格局组合。

八卦变异之伎,从是而生。上则万象,下则万机。用八卦而体天,用九畴而法地。参之以气候,贯之以甲子,达之以神机,闭之以诡藏,奇谲之荡自然也。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16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阴阳相胜之术是阴阳相推之术的更进一步,阴阳相推之术是说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都能推动事物前进,采取渐进、扩散、推动、渗透其细微组织而后消灭它;阴阳相胜之术却是指敌我双方都运用阴阳相推之术来争取自己一方胜利。所以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不论是用阴的一面,或者是用阳的一面,不论白昼行动或夜晚行动,不论进攻或防御,都可取胜。这就是阴阳相胜之术的特点。通过阴阳相胜之术可以取得战争必胜的道理。

昭昭:光明,谓明辩事理。 《盂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意谓:贤能者以他的明辩事理,使人也明辩事理。这里是指奇门遁甲这个神秘的《易》学,不仅仅用于战争,而且也被那些明辩事理的贤能者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