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悲歌,头骨酒器…… – 分享日记

南宋悲歌,头骨酒器……

“六陵草没迷东北,冬青花落陵上泥。 黑龙断首作饮器,风雨空山魂夜啼。 当时直恐金棺离,凿石通泉下深锢。 一声白雁渡江来,宝气竞遂奴僧去。 金屋犹思宫女侍,玉衣无复祠官护。 可怜持比月氏王,宁饲鸟鸢及狐兔。 百年枯骨却南返,雨花台下开幽宫。 流萤夜飞石虎殿,江头白塔今不见。 人间万事安可知,杜宇声中泪如霰。 ”

清代文人王居琼曾游历到宋理宗永穆陵,看到陵上荒草丛生,感伤不已,挥笔写下《穆陵行》一诗叹之,这诗其中”黑龙断首作饮器”写的就是宋理宗头颅被割下作为饮器一事。 而”一声白雁渡江来”一句中”白雁”乃”伯颜”谐音,指的是蒙古人伯颜灭宋一事。 “百年枯骨却南返,雨花台下开幽宫。 “说的是元代到明代初年与南京高座寺有关的一起悲惨的历史事件。

中国历史上,朝代兴替绵延不断,随便提起哪一个王朝,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可是偏偏只有宋朝,但凡有人提起他,不是骂就是黑。 宋代经济那么发达,对外却一味软弱媾和,可以说宋朝最出名的不是有为的明君,而是那几个饱受侮辱的昏君。 徽宗死后被人熬成了灯油,而宋理宗更惨,死后脑袋被剁下来做成了酒碗,一用就是上百年。

宋理宗赵昀是南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宋理宗原本是和皇位八竿子打不着的,他虽然是赵匡胤的十世孙,但早已是南宋远房宗室,到了宋理宗父亲那一代,和普通百姓没啥区别了,但就是这样的身份,却做了南宋的皇帝,其原因就在于宋宁宗无后。 宋宁宗并非没有亲生子女,而是他的十个孩子包括九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部都夭折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所以宋宁宗不得不从宗亲中选择养子,第一个养子被立为太子,但是还没等宋宁宗去世,这个太子就先死了,同为养子的赵甯和赵昀就成了皇位的争夺者,宋宁宗一去世,史弥远矫诏让赵昀继位,即宋理宗,当时的宋理宗20岁,南宋政权掌握在史弥远手中。

这一时期,南宋联合蒙古将灭了金朝,金哀宗自杀的时候,宋理宗已经在史弥远去世后亲政,他还特意派人拜谒北宋皇陵,并对其进行修缮,北宋末期,北宋皇陵曾被伪齐政权的刘豫盗掘过,后来金兵也曾对其盗掘,因此破坏比较严重。

宋理宗作为赵匡胤的后代自然会比较重视,而且宋理宗还将得到的金哀宗的遗骨告于太庙,这个时候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会有另一番惨状。

金朝灭亡之后,南宋的处境更加危及,宋理宗消极北上试图收复失地,但因为并没有下定决心,没有统一的规划,而粮草也不继,军队救援跟不上,以至于收复不成,反而给了蒙古南下的借口,一番操作下来,南宋不仅没有收复失地,还失去了很多,可谓得不偿失,而宋理宗也被逼下罪己诏。

或许是从这一刻开始,宋理宗曾经有过的那么一点积极的政治理想被消磨殆尽,他对朝政更加漠不关心。 整日醉卧美人怀,任后妃与前朝勾结干政,而宋理宗更是委政于贾似道,将南宋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白瞎了四十年大好作为的时期,宋理宗一死,南宋紧接着就灭亡了。

宋理宗1264年去世后,葬于绍兴东南的永穆陵,为了保持遗体不腐,宋理宗的遗体浸过水银。 南宋虽然偏于一隅,但还是很富裕的,宋理宗的陪葬品还是相当多的。 宋理宗也算是死后仍旧与奢华融为一体。 但是仅仅十四年后,即1278年,永穆陵就被盗了,同时被盗的是宋六陵,即南宋皇陵群。

1276年2月,元兵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 元朝建立之后,对宋朝皇帝并没有任何的敬畏之心,更不会避讳什么,想怎么造就怎么造,所以他们对于两宋的皇陵并没有好好对待,反而对其进行盗掘。 当时元朝内部当时盛行藏传佛教,1277年2月,西夏人、藏传佛教僧人、吐蕃高僧八思巴的弟子杨琏真珈被元朝委任为”江南释教都总统”,掌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 杨琏真珈为了稳固江南的统治,断绝百姓对赵宋的留恋与怀念,至正二十二年(1285年)在丞相桑哥的支持下,在元朝政府的默许下,杨琏真珈招来河西僧人及其凶党,开始大规模盗掘、破坏宋陵。

《南村辍耕录》和《癸辛杂识》都记述了事情的详细经过: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杨琏真迦与允泽率领部众蜂拥到陵区,陵使罗铣竭力相争,不让开陵,允泽拔刀相逼,罗铣无奈大哭而去。

九月,杨琏真珈和僧人允泽率部众蜂拥到来南宋皇陵。 负责守护南宋皇陵的陵使罗铣竭力阻挡,遭到痛打,允泽拔刀相逼,身单力薄的罗铣哭着离去。 歹徒们开始挖掘宋理宗的陵寝,其棺材被粗野的撬开,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宋理宗的尸体保存完好。 歹徒们将棺中宝物洗劫一空,并取出含在宋理宗口里的一颗夜明珠。 为了沥取注入宋理宗腹中的水银,他们又把理宗的尸体搬出来,头朝下脚朝上,将尸体倒悬于树。 允泽甚至用脚猛踢理宗的头颅,肆意侮辱。 防腐的水银慢慢地从理宗口中一点一滴滴落,连续滴了三天三夜。 当时被掘的还有宁宗、度宗、徽宗、高宗、孝宗、光宗以及皇后诸陵。

七天后,这些丧心病狂的歹徒们又来到宋陵,看到宋理宗头颅大如斗,杨琏真珈不觉心动。 当时番僧之间有个习俗,说如果得到帝王的头骨,有厌胜之效,并可致巨富(厌胜之术是指古代的一种巫术。 “厌胜”意即”厌而胜之”,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 杨琏真珈心思至此,遂命人将理宗的头颅割下,据为己有。 理宗原想保护自己的尸体千年不朽,却不知在死后竟然暴尸荒野,身首分离,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

杨琏真珈得到理宗的头骨后,便效仿西汉初匈奴打败大月氏,把月氏王的头骨制成饮酒器具的做法,也让人在理宗头骨上镶银涂漆,制成酒器,一直带在身边,时时饮酒作乐,以示对南宋皇帝的侮辱,其行为真是丧尽天良,令人发指。 更令人愤怒的是,杨琏真切还将诸位皇帝的骨头与牛和马的骨头混合在一起,一并埋葬在临安故宫。 他还上面建造了一座十三丈高的塔楼,名曰”镇本楼”,用来镇压南宋王气。

杨琏真珈独自占有理宗的头骨达6年,但帝王的头骨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气。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元朝丞相桑哥案发,因为杨琏真珈是桑哥的心腹,有人便检举杨琏真珈盗掘宋陵的恶行。 忽必烈勃然大怒,下旨将杨琏真珈撤职查办,”他已经横肆、穷骄极淫”的杨琏真珈这才结束了他横行江南的历史。 定罪后,杨琏真珈被”械之于市”,百姓无不称快。

杨琏真珈被查办后,其所有财产被没收充公,这其中就包括宋理宗的头骨。 理宗的头骨被送入大都宣政院,用来赏赐帝师。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 就这样,理宗的头骨又从江南来到了元朝首都大都,几十年来一直在僧人手中流传,而且还频频出现在元朝皇宫中酒席宴会上。

1367年十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徐达北伐残元。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达派部将吴勉率军进占大都,时任元顺帝翰林学士承旨的危素听到消息后,匆忙赶到报恩寺,想投井自尽。 寺僧阻拦道:”国史非公莫知。 公死,是死国史也。 “危素这才不再寻死,向吴勉请降,旋即被当做战利品送至金陵。

在金陵,朱元璋召见危素这位七十多岁的历史老人,与其谈论宋、元兴替之事。 危素曾在元朝的一次宴会上,看见过理宗的头骨酒器,此时便乘机说出宋陵浩劫经过,并说”又截理宗顶骨为西僧饮器,天下闻之,莫不心酸。 ”

朱元璋听后,叹息了很久,道:宋南渡诸君无犬失德,与元又非世仇,元既乘其弱并取之,何乃复纵肆酷如是耶? “随即决定寻找宋理宗头骨的下落,并命丞相李善长亲自处理此事。

李善长遂专门发文到北平,要求北平守将吴勉全力寻找宋理宗头骨。 吴勉不敢怠慢,当即派人四处寻访,终于打探到宋理宗头骨在僧人汝纳手中。 吴勉亲自带兵找到汝纳,向其索要理宗头骨,汝纳不敢违抗,交出了头骨。 吴勉得到头骨之后,马上派人送到金陵,朱元璋下令将宋理宗头骨暂时安葬于京城之南的高座寺西北。

洪武二年(1369年),绍兴进献《永穆陵图》,朱元璋又下诏将宋理宗头骨归葬永穆故陵,并敕建享殿和顶骨碑亭以及围墙。 就这样,从1285年到1369年,在外飘荡达84年的宋理宗头骨,经历了重重磨难,终于回到了故土,终于得以安息。

实际上正史上说宋理宗的头做了”饮器”,还有点为尊者讳的意思,据张岱《夜航船》中记载:”元妖僧杨琏真迦发诸陵,唐珏潜收陵骨,瘞于兰亭山之冬青树下,陵骨得以无恙,独理宗头大如斗,不敢更换,元人取作溺器。 太祖(朱元璋)得之沙漠,复归本陵,有石碑记其事。 ”

历代陵墓,虽多有被盗掘,而惨酷如宋六陵者,还真不多见。 有人赋诗咏叹南宋陵园的被盗掘:”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寒起暮鸦。 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 “後代文人亦多有感歎者。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元世祖纵容杨琏真迦发掘南宋帝陵,是”自古所无之大变”,这个说法大致不错。 因为杨琏真迦是忽必烈非常信任的人,没有这层关系,他作为一个番僧,再飞扬跋扈,也不敢做发掘帝陵这样的大恶之举。 所以清代著名文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说他是”當恩横肆、穷骄极淫”。

这是一曲南宋王朝的悲歌,更是一段读之泣血的历史!

读史至此,夫复何言? 生前死后事难料,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留下,同声一叹!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