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空西域,出使中亚的张骞…… – 分享日记

凿空西域,出使中亚的张骞……

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他走过的这条通道从此成为国家正规的中西通途,人们称颂张骞的行动是“凿空”(即“开通道"之意,见《汉书·张骞列传》)。中西交往的历史,的确是从张骞之后才真正开始大笔书写起来的。张骞凿空西域,使得我国古代人民走进了西域,认识了西域。

张骞西行

西汉是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社会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百姓富足,到处都是繁荣富庶的景象,仓库装满了粮食,政府钱财充裕,长安国库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年深日久腐朽的钱串子不计其数。交通上,贵族普遍都可以骑马,改变了汉初因缺马帝王都不得不用牛车的历史。政治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把地方上大的王国分成若干小侯国,表面上满足了诸位王候的愿望–让他们管理自己小小的藩国,其实,汉武帝这么做,就是为了自己紧紧地握着王权。

汉朝经济恢复了,国力增强了,可是汉朝的边疆却不安宁,匈奴对汉朝的掠夺骚扰从来都没有停息。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这个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比较落后,但是军事力量却异常强大。匈奴民族是一个很团结的民族,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匈奴疆域空前广阔,东挨东胡,西靠月氏,南临河套,北上丁零,控制了西域大大小小三十国。匈奴对自己统治区域的国家,并没有实行仁政,不但征收繁重的赋税,而且进行残酷的压迫。随着力量的强大,匈奴把目光放在了中原地区,匈奴骑兵南下长城,烧杀抢掠,严重阻碍了内地经济的发展。汉高祖刘邦曾经北上抗击过匈奴,但是那次讨伐以失败告终。到汉武帝时,汉朝已经具备攻击匈奴的军事力量了,汉武帝不能再忍受了。汉武帝深谋远虑,为了进攻匈奴,他厉兵秣马,积极备战。武装力量具备了,可是要进攻强悍的匈奴,还是要充分利用西域对匈奴奴役的痛苦,和西域各国联合,对匈奴进行讨伐。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个匈奴战俘的口中得知,大月氏溃败给匈奴之后,被逼西迁。匈奴人凶残成性,还用大月氏王的头骨做了酒杯。月氏人忍着悲痛,在域外生活,此后,两族结下了世仇。汉武帝寻思,要是能取得月氏的帮助,那就等于已经砍了匈奴的右臂。于是,第二天,汉武帝就开始招募能出使西域的人。担任郎官的张骞自告奋勇,愿意承担出使月氏的历史重任。汉武帝相信张骞的外交能力,任命张骞西行。

公元前139年,张骞在胡人堂邑父的陪同下,率领100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县南)出发,开始了他一生争取国家统一与和平的外交努力。西行的路途是遥远漫长的,而且是充满艰辛的。刚出陇西,他们就被匈奴所俘,并且被扣押了起来。

刚开始,单于没有生气,而是镇定自若地对张骞一行进行审问,因为单于认为,只要经过此地的人,都应该理所当然地接受自己的审问。单于一边喝着酒,一边看着美人跳舞,若无其事地问道:“月氏在我们匈奴的北边,汉使怎么可以不经过我们的同意随便前往呢?如果我们匈奴派遣使者到汉朝南方的吴、越之地,大汉会同意吗?"单于审问结束,不等张骞等人回答,就将他们关押了起来。单于虽然冷酷地关押了他们,但是他内心里还是期望张骞等人能够投降。

但事实让单于失望了,不管是残酷的刑罚,还是丰厚的官禄,都不能让张骞屈服。单于有了新的办法。一天,张骞被放了出来,被送到一个屋子里边,屋子里有一个穿着匈奴服装的女子。看到匈奴的服装,张骞就厌烦了,他正要走出屋子,却被匈奴守门人拉上了屋门。张骞顿时明白了,他很生气,拿起桌子上的酒瓶狂饮。匈奴女子见状,上前意欲抢下,却被张骞推到一边。在他的心里,他恨匈奴人,他根本就不想看这个匈奴女子。张骞喝了很多酒,他醉了,他迷迷糊糊地走到床边,倒下就呼呼大睡了。然而这个女子并没有嫌弃张骞,她等张骞睡了之后,给他盖上了毯子,并默默地坐在床边,守护着张骞,她担心张骞半夜需要喝水。就这样,漫长的一夜过去了。第二天,张骞睁开眼,看见旁边的凳子上放着准备好的洗脸水,桌子上搁放着匈奴人的早点,那些匈奴油茶还冒着热气。

匈奴女子走到床边,轻声问道:“夫君昨晚睡得如何?"张骞想起了昨天,看到此刻站在身边的她,还是昨天的那一位,他什么都明白了。他没有答理匈奴女子,下床径直走到凳子旁边,躬下腰,用水洗脸。匈奴女子从侍女手中取过毛巾,递给张骞,张骞还是没有答理她,抽出她手中的毛巾,背向她站着,擦着自己的脸。匈奴女子并没有在意这些,还是望着他,眼睛里有女人的温柔。张骞坐在桌边,很快地吃着早餐,匈奴女子还是陪在他身边。待张骞吃完,她从抽屉取出一些瓶瓶罐罐,张骞不明白她要做什么。她走近他的身边,取出一些药粉,捋起张骞的袖子,给张骞擦药。她是那么轻柔地给他擦拭,张骞不觉得疼痛。可是张骞并没有被逝了。张骞慢慢接受了她,他们还生了孩子。但是张骞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持汉节不失”,他们只是在等待有利的时机离开匈奴。

沙漠行程

公元前127年,匈奴内乱,张骞趁匈奴不备携胡妻和助手堂邑父等人逃跑了。终于摆脱了匈奴的控制,他们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在他们面前是无数的沙丘,那些沙丘就像一座座坟墓,没有生机,只有荒漠的死寂。张骞一行坚定地行进着,他们超越了一座又一座孤寂的沙丘,把那些沙丘无情地扔在了后面。行进中最恐怖的事情,就是遇上一股股的旋风,黄沙被卷向半空中,刹那间天昏地暗,无法分辨方向。

没有风的时候,沙漠也是美丽的,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吸引着他们,他们欢呼着,因为他们相信,就快会看见村庄院落了。那些有人烟的地方,若隐若现。可是当他们走近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有。张骞等人不怕困难,他们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顶着风沙烈日,逃过匈奴的哨口,从姑师(今新疆吐鲁番)进入塔里木盆地,再沿着天山南麓经由焉者(今新疆焉昔)、龟兹(今新疆库车东)、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地,最终到达葱岭。跨越葱岭,是很难的一段行程。葱岭地区终年积雪,气候寒冷,而且多以险峻山路为主。张骞一行,还是毫不犹豫地去翻越了。

长途跋涉后,张骞一行终于到达大宛(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在这里他们受到了国王的盛情招待。大宛国王早就听说了汉朝的富庶,很想与之建立联系,只是因为惧怕匈奴,所以“欲通不得”。现在见到汉使,了解了张骞等人的情况,大宛国王立即派遣向导和翻译护送张骞一行到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境内),康居国王又把张骞送到大月氏。眼前的大月氏,国情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迁到阿姆河流域后,征服了邻国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在此安居乐业,早已失去了报复匈奴人的心思,又考虑到与汉朝相隔甚远,联合攻击匈奴之事显然行不通。大月氏的不合作,让张骞很郁闷,他觉得自己费尽周折,终于来到大月氏,可还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张骞不想什么收获都没有就回到汉朝。最后,他利用在大月氏国停留的那段时间,对该国周围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他亲自研究该地的地形及风土人情。张骞在大月氏等地盘框一年有余。在大夏时,张骞看到中国邛崃山(今四川获经县西)的竹杖和蜀地的细布在市场上出售,很觉得奇怪。问商人,得知是从身毒(古印度)买来的。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临近大海,那里的百姓骑象打仗。张骞寻思,大夏国与汉朝远隔万里,在中国的西南方,而身毒国在大夏国的千里之外,然而在身毒的市场上,竟然有蜀地的产物。故而张骞认为,身毒距离蜀地不远。他认为从蜀地经身毒到大夏,肯定是捷径,还可以避开匈奴的狙击。张骞在大夏游览的时候,去了大夏的都城–蓝氏城,了解到了大夏的人口情况,还有他们特色的城邑。而且张骞还发现这里的人民酷爱商贾。

张骞在大月氏及大夏等国的经历为他后来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功绩奠定了基础。一年以后张骞决定返回汉朝,大月氏王赠送了许多礼物,还亲自护送张骞出城门。在归途中,为了绕过匈奴控制的地区,张骞改从南道返回。又是在茫茫大山中,张骞一行在翻越。他们穿过葱岭,沿昆仑山北麓而行,途经莎车(今新疆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进入了羌人的地方。令张骞没有想到的是,此次归国途中,又被匈奴骑兵俘虏,再次入狱,被扣留。冰冷的监狱内,张骞凝望着窗口透进的月光,他想念自己的国家了。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匈奴人忙着争夺权力,无暇顾及犯。张骞带着妻子和助手堂邑父等,乘机逃回汉朝。

张骞使团从公元前139年离开长安,到公元前126年归国,前后总共13年。出发时浩荡的队伍,到归国时仅仅只有他和堂邑父两人了。张骞第一次伟大的西域出使,虽然没有联络到大月氏,但是却对西域诸国的交通情况了如指掌,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张骞等人带回的报告,也是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首次“真知灼见”,而且由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大宛传》和《汉书·西域传》,从此结束了我国古代对西方神话般的传闻认识。
归国后的第二天,张骞就忙着准备向汉武帝汇报自己的沿途见闻。细心的张骞早就做好了旅途日记,从他的旅途日记中,可以看到张骞认真考察的精神:

Quote:

大宛在汉朝的正西方,在匈奴的西南,该国农业和富牧业都很发达。所属城邑大小七十余,人口众多,军事战斗力强。

大宛西北方向是康居国,距大宛约两千里。与匈奴有共同的风俗。在大宛西方是大月氏(今伊犁河上游),与大宛相距两千多里。

在它们的西边,是数千里的安息(张骞通西域时它占有伊朗高原全部和两河流域)。

张骞的报告不但详细地描写了中亚的情况,而且在每篇日记的背后,还附有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状况分析:

Quote:

政治上,惧怕匈奴且被其控制的是康居,顽强抗击匈奴的是乌孙,大宛是半独立国家,被匈奴逼迫迁徙的是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经济上,西城国家有大宛、安息等“土著”(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和乌孙、康居等“行国”(以富牧业为主的国家)两大类;军事上,乌孙善弓箭,大宛善骑射,大夏兵弱等。

张骞在向汉武帝汇报完西域情况后,将自己在大夏发现的快捷路途告诉武帝,建议武帝打通西南夷道。武帝是一位善于采纳建议的明智皇帝,遂命蜀郡、捷为郡派使者,分别从四路出发,打开西南夷道。最终各路使者在昆明被阻,未能如愿。但是经滇国、夜郎等地的使者在滇国-带的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以后汉疆域的拓展,武帝经略西南奠定了基础。

二次出使

张骞倾其一生热衷于汉的外交事业。归国两年后,他力劝武帝联合乌孙(今伊型河流域)。

公元前119年,武帝命张骞为中郎将,率300人,另带600匹马,牛羊金帛数万,浩浩荡荡,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时匈奴已被逐出河西走廊,这次的出使,张骞不仅熟悉路途,而且沿途有可以休息的驿站。

不久,张骞就到了乌孙国,请乌孙东返故地。可是时过境迁,乌孙王已老,已经做不了主,大臣们惧怕匈奴,又认为汉朝太远,不想迁徙。张骞无奈之下,派遣副使分别前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闻、抒弥(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东)等国家展开外交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及中亚、西亚、南亚各地,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

元鼎二年(前115),乌孙王配备了翻译和向导,护送张骞回国。同行的还有数十名乌孙使者,这是西域人第一次到中原。这次带回去的礼物是乌孙国的马。汉朝的皇帝都是在马背上打天下,所以武帝很喜欢名马。见到乌孙国的马,武帝龙颜大悦,将其命名为“西极马"。又命张骞为大行,热情接待各国使者和宾客。张骞归国后,并没有休息,而是进一步加强中西的交往。他组织了人员,专门负责汉政府和西域的商贾事宜,促进官方进行商业贸易。

公元前114年,张骞去世,武帝深感痛惜。这位活跃在中西外交上的英雄,为汉朝的发展鞠躬尽瘁。他所派遣的使者以后也陆续带了各国使者来到长安,汉和西域诸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张骞在两次西行中,处事周到得体,博得了西域诸国君民的信赖。他的名字随之在西域地区远播,被当地人民敬称为“博望侯"。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武帝设立使者管理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事务。到了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汉朝的使者,可以得到西域各个绿洲王国的供应,西行变得更加容易,使者相望于道,往来不绝。

汉朝在西域实行管理以后,政府积极在西域发展农业生产。政府实行有组织的人口迁徙,把中原熟悉农业耕作的农民迁徙到西北地区进行屯田,汉朝的先进技术随着人口的迁徙传入西域。其中,汉朝冶铁技术的传入,促使西域落后的冶铁术得到新的发展,生产的铁不但自己用不完,还可以在边郡进行贸易。汉朝的屯田不仅让西域人民收获了更多的粮食,而且在种植粮食的时候,还推广了汉朝的牛耕。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植物种子里,最受欢迎的就是葡萄了。传说,张毒在自家的后院里,种上了葡萄种,后来忙于丝绸西运的事情,他就忘了院子里葡萄的事情。一年后,张骞让下人清除后院的杂草,突然发现后院里有一种植物满地盘延。他想起自己栽种葡萄的事情,忙命下人在院子里支了几个架子,让葡萄的藤爬上去,后来生长快速的葡萄藤顺势爬上了屋檐,院子里还多了一个乘凉的地方。这年中秋的时候,张骞把自己家的葡萄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品尝后,命张骞赶快推广葡萄的种植。仁慈的汉武帝,想要他的民众都品尝到葡萄的香甜。就这样,葡萄先是在离宫旁边种植,经汉武帝的大力提倡,在长安杜陵园中有100多棵,后来逐渐扩展到黄河流域。

张骞出使西域,打破了游牧民族对丝路贸易的垄断,使中国和中亚、南亚、西亚诸王国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关系。他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葱岭以东沿天山南麓而行的“南道”及葱岭以西由大宛经康居、大月氏到大夏的路线。他的副使把西行之路又延长到安息、身毒。著名的“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被运到西方,使西方人民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长安、武威、敦煌以及库车、拜城、楼兰等地的出土文物中都有西汉的丝绸;同样,在出土的文物中,丝绸的足迹遍及中亚的肯科尔、萨马尔罕,西亚的叙利亚。丝绸在行销西域的时候,中原地区的漆器、陶器、铁器等手工业品被广泛传播和介绍到西亚和欧洲。

张骞出使西域,把西域的杂技和魔术带回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原地区丝绸的传入,提高了西域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张骞凿空西域,加强了东西方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