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漫之路…… – 分享日记

国内动漫之路……

近些年来,中国的动漫制作技术屡屡取得新的突破,动漫业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国创作品,比如斗罗大陆、斗破苍穹、少年歌行等。中国动漫探索出了”网文改”的新颖套路,坚持着不同于大部分日漫的3D画风,可以说是渐渐打开了发展之门。

但是动画电影的前景还很扑朔迷离。

它似乎是一个与TV版动漫稍微不同的领域,尽管表现手法一致(都是分镜动画),但是二者面临的受众和市场是完全不同的。日本动漫业的兴旺见证了TV版动漫霸占市场的强悍实力和内在潜能,但除了迪士尼以外,恐怕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保证自己所制作的动画电影每次都成功。

中国目前的动漫受众主要还是青少年儿童,这和中国一直以来都没有成年人动漫文化的传统有关。TV版动漫最主要的获取渠道是网络,这是广大新世纪青少年最为轻车熟路的一种门路。但是电影所需的票房却是堆积在观影者的直接消费上,这是大部分动漫受众群体所爱莫能助的,因为他们大多没有自主的经济能力。

而且鉴于中国的二次元文化还在建设初期,暂时还属于一个比较小众的次文化圈,甚至部分销量依赖于原著网文,动画电影要想打开市场必须要有吸引路人的魄力。也就是说,不能够把希望寄托在占中国总人口极小的动漫迷群体内部,而是应该打造响亮的品牌,放在大环境中勇敢地与真人电影竞争。

大家想想,一部电影要吸引人凭的是什么?一般的电影凭借的是剧情、演员、特效和后期宣传,动画电影凭借的是原画制作、动画衔接、剧情和理念、配音演员的有机结合。

人们对于动画电影的成功秘诀似乎有一些误解,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

误区一,不是只有走日本动漫的老路才能走向国漫的辉煌。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国情文化,日本和中国现代媒体的发展历史走向一直都有微妙的不同,生搬硬套很容易水土不服。就连前些年引入国内的在日本热播的名侦探柯南剧场版都曾经遭遇滑铁卢,更别说一味仿照日本的一些国产动画电影了。

误区二,动漫应该保持动漫的特色,不能盲目沿袭真人电影明星致胜、流量致胜的模式。

真人电影是演出来的,动画电影是画或电脑制作做出来的,但是现在有的制作方却热衷于真人拍摄再转3D,个人感觉欣赏不来。

绘画和电脑制作是动画的本质特征,这一点是不能够背离的。电影《全职高手》的制作方曾经坦然说道,他们的全部心血就是一页一页的分镜。绘画这种开放性极强的创作可以让作者尽情地驰骋想象,而对于人物的绘制则是对于人物性格的巧妙定义。

二次元有二次元的审美观。即使是对于动漫并不感冒的群体,对动画人物的形象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期待。人们希望从动漫人物身上能抽象出一种夸张神秘、超现实的魅力,而不希望动画成为明星脸的简单复制黏贴。电影《爵迹》的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它省去了创作者对于人物面部形象的创作,而使用真人面部扫描的形式,把动画电影的外壳和明星效应诡异地嫁接在了一起。

误区三,成功的动画电影人物不一定要仙气飘飘,配音不一定要字正腔圆。如果盲目追求人物的美型化,反而会抹杀了人物特色和对观众的吸引力。从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就可以看出,其所有的角色都秉持着夸张个性的理念,并且偏向大头娃娃式的形象,而没有精雕细琢出一个个长相完美的仙子仙女。

细数国产动画电影成功的典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可以看出他们的角色设定都是更重视内涵和个性,而不是外在的好看。尤其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其主角哪吒以丑闻名,而且去影院观影后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有些角色的配音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但是这样一段略微的乡音反而为严肃的剧情加入了一点轻松的搞笑感,奥妙无穷。

我认为,要想做出一部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1, 积极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动漫创作灵感,并辅以开创性的创新思维。

这样的选材在真人电影里也是极其热门的,哪吒和大圣的市场成功或多或少都与其选材有关。中华文化也更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和好奇心,保证了基本票房。

第2, 保证制作的精良,剧情、人物设定和最终效果呈现都要有特色。

动画电影相对于真人电影唯一的一个优势就是其创作几乎不受任何现实条件的束缚,只要有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协调的后期制作,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能变成作品的元素。

第3, 要有商业化的思维,有把动画作品当做商品进行推销的成熟方案。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原本首周票房并不理想,但其所采用的持续宣传、利用前期观众优良口碑的做法为其迎来了最后的圆满成功。

希望国产动画电影可以越走越远,希望未来可以看到更优秀的作品。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