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媒人给你介绍对象劝你一个字都别信…… – 分享日记

年底了,媒人给你介绍对象劝你一个字都别信……

“妈,我真的不想相亲。”年轻人说起被迫相亲,尤其是被父母的朋友介绍相亲,总是一肚子苦水:月薪三千吹成不到一万,待业在家准备考公务员说成是公务员;在大城市打工的月光族叫有上进心,在本地工作开五金铺的叫有钱离家近,水果摊主的儿子被吹成连锁企业少东家;长得丑等于不会沾花惹草,寡言木讷等于踏实稳重,油嘴滑舌等于聪明灵光。

就算当事人一眼看破,委婉拒绝,最后往往还会落一句埋怨,“你是不是眼光太高了?”唉,相亲苦,相亲累,相了半天不般配。

为什么找个对象,会这么难啊?

“你男的,她女的,你俩正合适!”91年的小张家在河北石家庄,每次回家都会被隔壁隔壁的王阿姨催婚。当然不止王阿姨,还有张阿姨,李阿姨都盯着给他找对象,按照村里习俗,不管成不成,介绍对象都有介绍费。国庆时,小张原本计划去厦门,出发当天却被妈妈勒令回家相亲。为了应付家人,他胡乱编造了一条择偶标准:“工作必须在北京大厂,学历必须本科以上”。毕竟,村里人能接触到的资源顶天了,就是县城。没成想,短短半个月,家里就帮他匹配上了。

小张前脚刚回老家,后脚就被王阿姨领着上女方家串门。“整个过程不要太烦人了…”小张坦言,人就在隔壁村,倒是不远,但是上门要张罗糖烟酒。更令人无语是,私下一聊发现,女生的学历并不是本科,而王阿姨口中的世界500强,竟然是在大兴富士康做文员(没有说富士康不好的意思)。当然也不是指责王阿姨故意骗人。“她其实分不清本科和专科,以为只要上过大学都差不多…”小张深有体会,在老家人的认知坐标体系里,只要不是残疾家庭,不是扶弟魔就算合适对象。但小张老家亲戚们毕竟还是关心他,不希望他一个人在北京漂泊,相比而言,下面这位小李的故事更令人啼笑皆非——他明明已经有女朋友了,还要被迫相亲。张阿姨带着女方和女方妈妈从内蒙杀到北京的时候,小李正跟女朋友在出租屋吃牛肉面。

火车不能掉头,小李也抵不过亲妈的恳求,虽然她提的都是无理要求。哀愁的小李只能先安抚女友,“真不知道这个张阿姨是怎么把人忽悠过来的,我妈也一起来了,我去去就回…”虽说张阿姨曾屡次三番强调,女方条件很好,父母在县城当官,但小李心里一直惴惴不安:照片都没发,必然有诈。果不其然,“马上奔30的女生,第一印象,除了高,没有其他优点…”小李原本的策略是,见个面,吃个饭,加个微信,不喜欢,之后找个理由说不合适就完事了。

但真到了私聊环节,小李还是情不自禁地说了实话:对不起,我已经有女朋友了。结果自然是鸡飞狗跳。女方当场暴走,女方家长也感觉委屈,不停埋怨介绍人张姨;张姨数落小李妈妈,妈妈再数落小李:这么大人,怎么办事的?小李哭笑不得。而在老家人的逻辑里,其他人都是正常行为,反而是小李不懂事。“谁管你俩合不合适,她只关心能不能把这个生意做成,成了,就是官家人的半个亲家,不成,是你自己的问题…”就这样,小李凭借一举之力,惹怒了三个女人。但也有好处,经此一役,老家再没有人给小李介绍对象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老李家的孩子虽然长得帅气工作也还行,但智商有问题。

年轻人看脸,老一辈人看钱如果说,上面这些奇葩相亲,是源于不靠谱的介绍人的话。那么,自家父母介绍起对象来,其实也不是很令人省心。相亲苦,相亲累,相亲相得想流泪。前几天豆瓣上有一个吐槽贴。一女生被相亲对象拉到七人大群里。除了她,这个群里头,剩下的6个女生都是近期跟这个男生相亲过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是想群发吧?”,刚开始网友们还想给男生挽尊,可仔细一看内容,说的是你们,于是又纷纷断定,男生绝对是故意,建议她找介绍人说理去。万万没想到,这女生说,介绍人就是她妈妈,男生是自己客户的孩子,平时跟他爸妈聊天感觉人家素养很高,所以断定儿子应该也不差。

明明是妈妈口中的优秀青年,但见到真人心中却像有一万匹神兽飞奔而过,到底是自己太挑剔,还是爸妈太随意?《英国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会告诉你,问题就在于两代人的认知错位,父母和子女择偶,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年轻人还没经过婚姻捶打,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相亲,都希望彼此拥有足够荷尔蒙和耐心,找对象时,更讲究感觉和眼缘。但大人们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更看重条件,在他们眼中,什么共同爱好共同话题,都不如合伙式婚姻来得牢靠。90后女孩小七,一直被爸妈逼相亲,但他们对小七个人的喜欢完全没有认知,他们只知道你不在体制内,那就要找个有编制的对象,他们只知道你工资不太高,所以一定要找个收入高的,这不,短短一个星期,他们就给小7安排了两场。

一个是身高165的官二代,另一个是比自己大一轮的离异重点大学教授,小7直接跟爸妈摊牌,不太看重条件,要找自己喜欢的,结果却遭到他们阴阳怪气的讽刺。

本来觉得女儿都是父母掌中宝,这种例子绝对是个案,结果一看帖子底下的留言竟然还有更离谱的:@小6,羡慕小7,我爸妈只要看到对方上了个大专,家里能吃饱饭的,就想把我塞出去。@小8,我家里也是,只要是男的,就要去见,不答应还会被打压,让我照照镜子,再去挑人…

这个现象很有趣。虽说在父母眼中没房没户口,男生再怎么“潜力股”也不敢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男生收入越高越好。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也是有理论支撑的——相关研究发现,男生收入越高,未来分手或者离婚的几率就更大。

刘美丽的爸妈就是典型案例,自从她妈妈知道闺蜜女儿的男朋友是腾讯员工后,就一直拜托男方给女儿介绍公司同事,但一听到意向的相亲对象家里有10套房,刘美丽的爸爸又立刻回绝了。“嫁去这样的家庭,我女儿会没有地位的。”

相亲脱单,是一个玄学问题
父母给子女选对象的时候会有不同要求,而子女在各自的择偶标准上也存在着差异。从理论上看,女生更喜欢找年龄大经济条件好的对象,而男生更关注女生的年龄和颜值。

〓 按照传统的“上迁婚”原则,女性一般要选择比自己高一个阶层的男性为婚姻对象但到了相亲市场,排除一见钟情,不管男女,都会想找比自身条件好的对象,可问题在于,条件好的异性,Ta的择偶标准也会随之变高。于是网上有不少人会把相亲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对方自视清高甚至奇葩,确实,这种不对等的期待,在缺乏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判断,但其实我更想说,比起需求不匹配,单身男女面临的真正困境可能是,连自己都不清楚要找怎么样的人。举个例子,只要你翻开相亲网的择偶栏,往往都能看到类似下面这样的描述。希望女生…“使人心安”“热爱生活”“有共同的价值观”…,这种宽泛的标准,乍一看要求很低,而且,具体放到谁身上,似乎都挺合适,但只要一见面,往往就会谈崩。

有句俗话说,没要求才是最大的要求。这一点上,有相亲需求的人们真的应该向产品经理学习:既要描述清楚自己的需求,还要用最小的沟通成本传达出去。但与此矛盾的是,各种相亲平台上,往往都是千人一面。平台用来吸睛的关注点无非是“优质青年”“985211”“北大清华国内外顶尖高校”等标签。在相亲这条高速路上,大家达成的默契,更多是先谈条件再聊感情。大多数初次见面,都像谈生意,免不了互相猜忌与防备。而相应的,恋人们追求的至高无上的爱情,就可能失去了它萌发怦然心动瞬间的土壤。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人?这更像是一个哲学命题。“九〇后”代表作家周婉京是这样解释的——“相亲的女人,像是永远在找寻一个跟她匹配的对象,但这个所谓的理想的匹配对象永远不存在。这让相亲变成了一个类似‘我是谁?我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

朋友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