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戒”为师,从“心”开始······ 分享日记 fxplus.cn – 分享日记

以“戒”为师,从“心”开始······ 分享日记 fxplus.cn

“以戒为师”是佛教释迦牟尼垂临涅槃之际,对弟子们的遗训;观其内容、释其含义,是对佛门中人的一种告诫与劝慰;如果从现实层面揣摩,也更加值得我们世人深思。当下,以“戒”为师中的“戒”可以理解为限制、革除更为贴切,通俗地说,以“戒”为师就是“有所为、更有所不为”。这个时代“高速”而“跳跃”,人们对自我、个性及自由的追求已达极致,但却很少有人能静下来思考何为自由。

自由与束缚之间是否存在“界限”?有人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叫自由。而笔者认为这是“狭隘”的自由,即小自由;真正的大自由、宽泛的自由是“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喜欢与不喜欢两者之间由“戒”限定,从自我的“内心”开始升腾。

“机会”有限,“精力”更有限

我们常说,这个市场不缺少机会,缺少的是发现机会的眼睛。这话没错、非常正确。但笔者想说的是,这个市场中符合自我标准的机会是相对有限的,机会出现应当牢牢抓住,同时,要摒弃一些不属于自己的机会,真正地以“戒”为师。无论资本市场还是期货市场,红绿翻飞的数字能带给我们无限的财富,同时也能暂时迷失我们的双眼与心灵。伦敦三月期铜止跌于2001年年末,之后演绎出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其间只在2004年上半年出现过一定幅度的调整,可以说涨势“顺风顺水”。但又有几人把这一波行情“从头吃到尾”?

我们可以暂时不考虑顺势而为,也不研判技术指标的你高我低,回头看,我们是否戒掉了一夜暴富的心理?是否时刻告诫自己机会面前并非人人平等?每个人的精力与阅历才决定着适合与放弃。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无限的机会分成若干段,找到合适自己的那一段,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有限的机会当中,戒掉虚无飘渺的猜想,从内心做到有取有舍。

有所为,有所不为

无论是劝慰、告诫或是所谓的“金科玉律”,都是时间和自我的积累,这些因素要想起作用就必须得以执行,而内心的认同和提升是执行的前提与成败的关键。商品市场既有自然属性也存在金融属性,两者或强或弱;股票市场存在地域性、行业性、题材性等相关因素。两个市场虽然有差别,但存在着广泛的共通性。没有业绩、行业夕阳西下,公司未来发展渺茫,而股价虚高,意味着出现了泡沫;市场去库存压力较大、商品供需失衡,价格却在走高,意味着商品价格脱离了价值。

说起来很容易,但我们有时候却偏偏看不明白:看到了危险却还要勇往直前,做不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己手中的股票永远是“垃圾股”,涨得慢,别人持有的股票永远是“绩优股”,一飞冲天;卖掉的股票永远是“最珍贵”、“最有潜力”的。究其原因,不是我们不理智,也不是我们缺少经验,而是我们面对可能的“一夜暴富”的时候,失去了理性,失去了应有的“戒心”,更忘记了自我。

想起了对郭德纲的一个采访。2005年郭德纲走进大众视野,采访中记者提及“都说你是一夜成名”,郭德纲的回答很干脆:“你能告诉我是哪一夜吗?”道理很简单,没有十年的艰辛与付出,没有自信与坚持,没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郭德纲的回答不会那样诙谐与坚定。

巴菲特在资本市场存活了50年,其依靠的不是剑走偏锋的手法,也不是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主要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虽然让巴菲特错失了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互联网热潮行情,但也使其躲过了之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行情。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放弃机会的勇气和洒脱。

面对“硝烟弥漫”的金融市场,我们“势单力薄”,既要对市场充满无限的敬畏,也要克服人性的弱点,更要以“戒”为师,战胜自我的“心魔”。

发表回复